個才揭過。只不過卓昭姝也有十八歲了,之前以為可以嫁唐慎之,就沒再物色旁的人家,這會唐慎之這兒斷了,這年歲真的要讓家裡人急了。

‐‐倒是古盼兒提了個好主意,便是遊煥。雖然沒有爵位,中榜的名次也遠不如唐慎之。但遊煥一樣是三房看在眼裡過兩年,曉得性情的人。這個遊家四房的嫡長子不像表哥唐慎之那樣好脾氣好說話到了近乎懦弱的地步,但也不是暴躁的人,真正論起來他倒比唐慎之更堅毅些。而且現在也是進士了。遊氏又打包票說遊霄為人雖然迂腐了點兒,但為人是極正直的,而遊煥的母親邊氏更加不是會苛刻媳婦的人!三夫人雖然差點和遊氏吵了一架,但對這個弟妹還是信任的,聽說遊煥的父母都好相處,且也只有一個胞弟,就是之前惹過禍的遊煊,但也是被人算計了,並不是紈絝不講理會成拖累的人,心裡就有些意動。結果倒是赫氏一句話說得三夫人眉開眼笑,當下就決定趁早把這門婚事決定了‐‐赫氏含蓄的提醒三夫人,遊霄和邊氏結髮多年,並無一妾,甚至連個寵愛的使女都沒有。這裡頭的緣故也就四房知道些真正的緣故當然是遊霄一直都不死心的認為自己必能考上,整日裡埋頭讀書。但三夫人卻誤以為這是遊霄特別的有規矩,厭惡侍妾。歸根到底三夫人雖然想把女兒高嫁,但也不是賣女兒的人。唐慎之固然富貴,可往後未必卻不會不納妾。

倒是遊霄這麼有規矩的公公,遊煥看著也不像是忤逆的人,卓昭姝是個很守規矩懂道理的女兒,不怕夫家規矩大,就怕夫家長輩不慈、夫婿蠻橫。既然遊家四房有這樣的規矩,加上游煥已經中了榜,前程在望‐‐三夫人哪裡還會再猶豫?而且吸取了唐慎之的教訓,生怕再發生變故,把這個好好的女婿給再錯過了,催促著遊氏匆匆問了遊煥‐‐好在之前想把卓昭姝許配給唐慎之的事情除了卓家幾個媳婦知道外,這些寄居的侄子們都不太清楚,倒也不怕遊煥聽了有什麼。而卓昭姝溫柔嫻靜、人也長得秀氣,又是侯府的小娘子,遊煥見過兩回,雖然沒生出過什麼心思,但也不討厭。

由於邊氏是個非常賢惠的人,遊煥受母親影響,本來對妻子也是喜歡這種賢妻良母的小娘子,不嬌縱不任性、文靜懂事的卓昭姝給他印象不壞。

是以聽了遊氏的詢問,本身就有些意動了,只是還記著規矩,說要問過祖父祖母。遊氏就笑了:&ldo;年前你祖父祖母就寫了信來,說你和你表哥的婚事讓我幫著掌眼,若有合適的直接定下來便是。只是如今你們這表哥身份不一樣了,又惦記著合葬父母,我想過些時候再說。橫豎你們不是一個姓,熾郎都娶了孟家小娘子了,你的事情也該定了。&rdo;

遊熾因為堂弟考上了,自己卻落了榜,很覺得面上無光,加上和孟家約好的婚期就到了。所以開春後不久,就辭別姑母,回秣陵去成了親,索性留在秣陵,到下一科才打算回長安了。倒是遊煥領了吏部的差使,跟著堂哥回去覲見了一番長輩,重新回了姑母家。遊若珩雖然在朝野都還有點薄名,但年紀長了,往後很難幫到孫兒什麼,當然盼望著孫兒能夠在長安結門親事,作為扶助。

倒不是遊氏對侄子不上心,故意不給侄子選個好人家,或者是拿了侄子去和三夫人和好。只不過遊煥中的這一科,直接引出了唐慎之的事情,如今朝中暗流洶湧‐‐而且遊氏能夠說到的人家裡,都沒有合宜的小娘子。畢竟遊煥的出身,雖然還成,但放在真正的高門大戶眼裡就不太夠看了,當年遊若珩還在翰林任職,嫡長女遊氏嫁給敏平侯的嫡次子,那還是其時的駙馬時斕幫說親才成的。這還是女方,正常來說結親都是男高女低。而且遊若珩也說了,在長安尋個官家娘子,這不只是看著對方的出身,也是因為遊煥既已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