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補給組輪番毀壞洩憤。
五六百口人,沒有出現一個傷亡。
拿著“冀東特別勤務旅”給付的補償,淳樸的山民們相信。
這樣的隊伍,才是自家隊伍,才是老百姓的依靠。
四十多個青年扛著火槍,結伴由家人簇擁著找來,堅決要求加入。
吳毅也不客氣,讓楊部十幾個已經學會拆解、擦拭保養武器的老油條,帶上他們。
以一拖六的方式,將楊部整合出來、經技工們修理好的百餘支各式步槍,進行仔仔細細地拆解、擦拭。
楊部這些步槍,口徑、型號駁雜。
有老套筒、漢陽造、金鉤槍,這樣相對“先進”的。
也有十七響文且斯得、九響賽賓斯,五響黎意、快利、哈其開斯這些十九世紀中期老槍!
甚至是單打一的邊針槍,也有那麼十幾杆。
興許連楊二所部,都嫌這些槍結構複雜、又老舊不趁手。
基本是到手後,就沒有徹底拆解過。
所謂的擦拭,也只不過是將看得見的表面抹抹,上點槍油了事。
用著、用著覺得壞了,就成了“富餘”槍支。
高薪請來的技工們,按照吳毅的授意,只對損壞的部件進行修理。
排除故障之後,組織楊部原先充當槍械修理工的十幾位爺,率先學會拆解保養。
現在,正好當起“教員”,教這些老少爺們。
其中一位叫魯富義的老大爺,六十好幾了。
卻精神矍鑠,腿腳也利索。
送他的三個孫兒來入伍,還說若是隊伍上肯要,他老人家也算一個!
擦拭拆解的時候,拿上一支夏曼利槍,竟然老淚橫流、泣不成聲。
弄得臨時充當“教員”的那些人不知所措,趕緊向吳毅報告。
安慰一番,再溫言詢問。
才知道這老人家,曾是袁世凱小站練兵時的一員,用的正是這種夏曼利槍。
甲午戰爭中,在旅順與日寇作戰受傷,痊癒後流落到興隆山中開荒種地、狩獵。
老人識字不多,卻將孫輩賦予“強盛國家,復興中華”八個字,寄託對國家強大的夙願。
此次選了孫輩中槍法好的魯志國、魯志家、魯志興三個送來,就是下定決心要為抗擊日寇出力,以了夙願。
“呵,魯大爺,您放心!
“有你們大家這樣的中國爺們,它小鬼子就休想猖狂!
“這些槍,就是準備分給大傢伙的。
“往後鬼子、漢奸要是膽敢進山禍害,俺們就拿起槍,叫他們有來無回……”
本來就是讓大家先熟悉槍械保養,然後進行必要的射擊訓練,再進行正式授槍。
百多號老少爺們知道讓自己拆解、擦拭這些槍支,並非臨時拉夫幹雜活。
一個個都像呵護孩子般,精心伺候到手的老槍。
儘管他們多數人只用過土火槍,但魯大爺這樣的老人還是有的,當場成了“教練”。
牛筋洞西北面一處山溝,早已佈置好各類靶標。
省卻射擊訓練環節,吳毅乾脆組織他們進行實彈射擊。
第一項是距離一百米固定靶,五發實彈自選姿勢。
跟著再給實彈五發,對一百米外的移動靶自選姿勢射擊。
獵戶不愧是出狙擊手最多的群體,這些人的射擊姿勢各異,反應能力各有千秋。
但射擊水準,都相當不錯,可以用平分秋色來形容。
魯老爺子確實不是吹的,清代新軍打下的底子,加上數十年來用土火槍在山間狩獵。
重新拿起老槍,裝彈嫻熟,射擊更是彈無虛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