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望,也還帶回去了兩萬精銳;第三次李世民敗得這叫徹底啊,先是拒絕放糧,失去了河東民心,爾後更落了個全軍覆沒。這讓慈航靜齋那些有意推李世民為天下明主的勢力頓時閉上了嘴…!笑話,現在全天下人都管李世民叫敗家子,誰肯相信他是未來的明主…!
由於謝天虎的異軍突起,打亂了慈航靜齋掌門人梵清惠的如意算盤,讓其推舉李世民為天下明主的把戲徹底落空。為此,梵清惠不得不重新考慮,要不要把師妃暄派到河東之地去走一走,看看謝天虎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有沒有可能偏向佛門一邊。
另一邊,謝虎侯看著桌上堆積如山的勸進書,不由一陣頭皮發麻,天下尚未平定,就有這麼多人急著勸自己稱帝,這些人無非是想在未來的朝廷裡佔據個好位置。想到這裡,謝虎侯把幾個身邊的文武找來商量。
原夏軍的國子祭酒凌敬為唐軍所獲,後又被馬邑虎軍所救,如今也在虎侯帳下效力,協助魏徵處理政務。
凌敬上前一步,勸說道:“啟稟主公,我軍現在雖佔據馬邑、河東及河北大部地區,但北方尚有羅藝和高開道兩支人馬,再加上更北面蠢蠢欲動的突厥人,此時不是稱帝的最佳時機。下臣設想,再過個一兩年,待我軍完全消化了整個北方地區,那時主公只需派一支精兵南征,天下唾手可得,到時候再稱帝也不遲,望主公三思。”
謝天虎哈哈大笑,說:“哈哈哈哈~~好你個凌敬,這話算是說到本侯心坎裡去了,本侯不願做那有其名無其實的帝王,想想當今天下,有多少人稱帝了,但到最後都成了過眼雲煙,途成天下人口中的笑柄而已。”
一旁的魏徵建議:“啟稟主公,臣等的意思是,眼下雖不是稱帝的最佳時機,但主公可先稱王,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第一:避免過度刺激北方的突厥人。第二:稱王又能彰顯主公的威望,讓四方豪傑盡相歸順。”
謝天虎轉頭問眾人說:“你們都是這個意思?”
李靖等人紛紛上前一步,齊聲稱是。
見文武百官都是這個意思,謝天虎也就不在謙讓了。不過話說回來,既然要稱王,那麼王號就非常重要,謝天虎和群臣商量了好一陣子,始終有些分歧,未能達到統一共識。
大將王伏寶建議,從主公名諱中取一天字,稱“天王”如何?
他的說法得到了陽四、宋金剛一眾將領的贊同,依他們看來,稱“天王”既顯得高貴,又突出“霸氣”,完全符合主公現在的身份地位。(這群靠造反翻身作主的將領們,小農意識還是很強哦,這和他們長期的生活環境不無關係。)
謝天虎心說:“從古自今,凡是敢稱自己為“天王”的人,最後下場都不怎麼好,這個王號用不得!”(如水滸傳中的“天王”晁蓋;太平天國中的“天王”洪秀全;前秦時期的“天王”苻堅。)於是,謝天虎斷然否決了這一提議。
原夏軍左僕射齊善行建議道:“主公可仿效古之周天子,稱周王如何?”
他的這一建議也得到了不少人贊同,更有人還直誇讚齊善行有文化,不愧為當代大儒。
謝天虎琢磨著:“老齊(齊善行)你原來建議竇建德稱夏王,結果老竇沒幾天就掛了…!現在又建議本侯稱周王,你咋不乾脆建議我稱商王吶!這樣夏、商、週三朝算是給你全都復辟了…!”於是乎,這個建議也被謝天虎給否決了。
李靖站出來說:“啟稟主公,您稱王的王號,末將實在是想不出什麼好點子,不過將士們都喜歡稱自己為“虎軍”的一員,第一嘛:“虎”字是主公名諱中的一字。第二嘛:“虎軍”叫起來不但朗朗上口,還很威風。”
凌敬補充說:“眼下黃河以北馬上就要盡歸主公所有,可在虎字前面加一“北”字如何,稱“北虎王”。”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