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們早就站穩腳跟了,”
接引:“師弟之言也有些道理,不過此番三清不作為倒還說得通,但謝道友向來與我西方教不和,他為何不出面阻止吶?這不免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準提:“姓謝那廝勢單力薄,他只有一個人,咱們師兄弟卻是兩個人,那廝如何敢來第一敵二。再說了,三清都沒動,他又何必急著跳出來當這急先鋒,我估計謝天虎還在觀望中。”
接引……
別說,西方教弟子來中土傳教,那艱苦奮鬥的精神還是頗值得人敬佩的,一個個光頭一手託著缽盂,一手拿著根禪杖,行走四方,傳播西方教教義,這讓西岐城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刮不相看。
手握財政大權的申公豹全力支援西方教弟子傳教,他還建議主公姬昌撥下些錢糧供西方教弟子使用,後者點頭同意。經此一番,西方教的光頭們對申公豹都報有好感,覺得這廝是個可造之才,將來若有機會,一定要拉他入西方教。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有人高興就有人不高興。
眼見大哥姬考的勢力日漸豐滿,身為老二的姬發不幹了,因為原本支援他的許多王公大臣都轉向站到了姬考那邊去,長此以往如何了得。
姬發心裡琢磨,姬考無非是得了西方教的全力支援才有了現在這般景象,連財政大臣申公豹都投入了他們的陣營,看來自己也必須去找個靠山才行。
正在姬發冥思苦想找哪個當靠山之時,“靠山”自個來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闡教。
手機使用者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
第一百零二章 姬考與姬發的爭鬥
話說大商治下原本有八百諸侯,以東伯侯、南伯侯、西伯侯、北伯侯各自統帥兩百諸侯,為大商守護四邊。大商朝廷則佔據了中原最為富庶的朝歌作為都城,其周圍幾千裡是其直封地。
以前來說,是大商朝廷最為富有,其次是東伯侯姜桓楚,再次是西伯侯姬昌與北伯侯崇侯虎並列,最後才是窮得快當內褲的南伯侯鄂崇禹。
現在東伯侯姜桓楚反了,其封地大半被商軍佔領了,且不多說。南伯侯鄂崇禹還在一心挖運河,窮上加窮,估計沒幾天也快揭不開鍋了。四大諸侯裡說得過去的就只剩下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侯虎。
本來嘛,北伯侯崇侯虎和西伯侯姬昌是對難兄難弟,因為紂王時常壓榨他倆,有事就叫他們出錢出力,沒事一句話就打發回去,簡直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若說這難兄難弟對紂王沒怨氣,那絕對是假的,那為何他倆不學學東伯侯的樣子,直接扯出義旗造反吶?
西伯侯姬昌不反的理由說來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姬昌是個謹小慎微的人,你若是不把他逼上絕路,他是萬萬不會反的。原著中紂王殺了姬考,將他的肉做成肉丸子送給姬昌吃,就這樣,姬昌生前都沒有反紂王,最後還是他的兒子姬發扛起了義旗反商。現在姬考好端端的活著,姬昌就更沒有理由反商了。
北伯侯崇侯虎不反的理由說來有點實在,那就是崇侯虎不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他只是想維持住現在的美好生活而已。但重點就在這裡了,崇侯虎想維持現在的美好生活可不是一般的生活,說白點就是,這廝就是個翻版的紂王,他把原著中紂王乾的那些事都幹了,修建酒池肉林、陷害忠良、荼毒百姓、朋比為奸、肆行不道、鉗制諫官。
眼見西岐越來越興旺,百姓安居樂業。北伯侯屬地上至大夫,下至平頭百姓,全都盡相投之,他們恨透了崇侯虎的殘暴不仁。
姬昌和姜子牙早就商量好了,對於逃難的西岐的人口一律收之,好從根本上壯大西岐的實力,實際上姜子牙還編了很多順口溜,在西岐以外的地方到處傳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