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斯基同志。”張雅婷起身和捷爾任斯基握手,然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離開了捷爾任斯基的辦公室。

在看著張雅婷的身影消失在門口之後,捷爾任斯基開始了自己的午餐,而他的目光,卻不自覺的落在了牆上的地圖上。

現在的他,眼中滿是憂慮之色,並不象剛才在下屬們面前所表現的那樣樂觀。

到現在,年輕的蘇維埃政權的生存一直受到威脅。在十月**勝利後,布林什維克黨人真正能夠控制的地區也只有彼得格勒、莫斯科以及與其毗鄰的方圓500公里的地區(主要是莫斯科以東和稍南的地區)。俄國的其它地方則處於完全混亂的狀態。不管有什麼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在各國政府看來,解散由民主選舉出來的立憲會議使得布林什維克黨人無法證明他們是俄羅斯的合法政府。在大戰的末期,他們的問題也因德國提出的苛刻的和平協定而變得更為複雜了,而列寧同時又認為,蘇維埃俄國除了同德國人簽約以外別無選擇。“如果你們不準備在汙泥中匍匐,你們便不是真正的**者,而不過是些只會高談闊論的人而已。”列寧的這番話,是說給那些對決議是否正確持有疑慮的布林什維克領導人的,其中當然也包括捷爾任斯基。按照《佈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約》(該條約後由於協約**隊在西線取得勝利後被廢除),布林什維克需要割讓俄羅斯西部的地區。而西伯利亞地區隨後又發生了由沙俄軍隊組織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叛亂。這個武裝叛亂拉開了持續數年的國內戰爭的序幕。在那些災難性的日子裡,在過去沙俄帝國的領土上曾經存在過十七個反布林什維克的政府。僅為德國侵略者(他們自己後來也成了戰敗國)所承認的蘇維埃政權已成了全的棄兒。協約國的許多外交官與布林什維克的敵人接觸,而英、法、美、中、日等國家則對俄國進行了直接的軍事幹涉。

捷爾任斯基從一開始就認為,國內戰爭是協約國武裝干涉**“總陰謀”的一部分,列寧也說:“我們遭遇的是英法帝國主義的所有代表為反對蘇維埃共和國而經過精心策劃的、有組織的、有步驟的軍事和財經陰謀。”因而直到現在,“契卡”還將所有反對新生的蘇維埃制度的陰謀和行動視為國內階級敵人和“國外帝國主義勢力”“共同陰謀”的體現。布林什維克政權越來越顯得難以支撐下去。布林什維克能夠挺住,多虧了統帥紅軍的托洛茨基的指揮天才,但更多的還是敵人內部的內訌幫了他們。如果高爾察克、鄧尼金和尤登尼奇的分頭進攻是針對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有組織的統一行動的話,則很有可能是反**一方取得了勝種。但結果卻是各支白軍隊伍各自為戰,於是他們便都遭到了失敗的命運。同時,紅軍則是扮演成一個整個俄羅斯人民的、而非少數派政府的利益的代表者,去與那些旨在恢復反動統治和舊有特權的白軍將軍們展開了鬥爭。

國內戰爭的混亂給了西方國家扼殺十月**的機會,但捷爾任斯基知道,他們沒有利用好這個時機。由西方外交官和派人俄國的間諜制定和實施的對付蘇維埃制度的行動,準備得很不充分,因而並未對布林什維克黨人造成多大威脅。而且,從諸多情況看來,肅反委員會倒有意使這些行動看上去規模宏大,這樣一來,肅反工作人員成功地將其揭露便能贏得巨大的宣傳上的勝利。甚至同德國停戰之後,西方政府儘管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推翻布林什維克政權的行動上,但他們所做的還不及力所能及的一半。而俄國國內的反布林什維克也不能對布林什維克政權構成真正的威脅了,儘管他們還未被徹底消滅。列寧和捷爾任斯基簽署命令,大規模執行對“蘇維埃政權的敵人”實施的死刑,在會見地方肅反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