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朝未來的命運,他從沒有一刻像現在如此深切的感受到:活著比死更加艱難。
而在往後的歲月中,他將對此感受得更加深刻。
滿眼的血紅被洶湧的淚水反覆沖刷,那一夜,他癱倒在月亮的陰影處流盡了一生的眼淚。
是夜他潛進火場,找到暗道,從中取出襄國玉璽。於城外南山之頂他仰天長跪,指天立誓:國仇家恨,此生必報。
同年,由於塞北三十六部同時覬覦中原王者之位,因此內鬥不斷,不到三個月便盟約破裂瓦解,遂開始了長達四年的部落混戰,中原大地因此硝煙四起戰火綿延,中原文明幾乎被摧殘殆盡,史稱“胡塞之亂”。
在這場戰爭的影響下,塞北三十六部均被牽扯住精力,因此對長江以南的控制鞭長莫及。於是,北方諸侯迅速南遷,江南諸侯也一夜竄起,天下梟雄紛紛在南方建國定都,稱霸一方。但卻無一方諸侯舉兵北上,收復中原失地。
而在之後四年的漫長爭奪中,三十六部勢力此消彼長,相容吞併之下,最後只剩三大勢力進行角逐:分別是後涼、南秦和中山,其中又屬南秦皇甫家實力最為雄厚,定都襄安,縱橫東西,封疆南北。
後涼與中山均向北退守,一在西一在東,三國以黃河為界,成犄角之勢。
九王爺季長風一直在暗處召集舊部,韜光養晦,在亂世之中伺機而動。最後終在東邊齊魯之地建立東襄,以圖霸業。成為北方唯一的一股中原勢力。
至此,天下局勢初定——北方後涼、南秦、中山、東襄各據一方,互相虎視眈眈;南方侯國並連,晉、熹、楚、越四國坐大。
極北有胡夏伺機,西北有吐蕃覬覦,西南有苗疆窺探,東南諸島蠢動。
天下烽煙四起,民不聊生。
十年後,東襄大軍西征,歷時兩載,大破南秦,後先滅中山,再伐後涼,一夕之間蕩平北方諸國,席捲天下,威震四海。
從此東襄統一北方,復立襄國,遷都襄安,設開國年號為“懷興”。
歷經數載崎嶇,慘遭滅亡的大襄王朝再次入主中原,迎來複興。可惜立此霸業的東襄王季長風卻並沒有看到這一天,在襄軍大敗南秦凱旋而歸的途中,他終因箭傷發作加之多年積勞成疾心力交瘁而溘然長逝,享年三十有七,一世梟雄戎馬半生卻抱憾而終,令人不勝唏噓。季長風死後,他唯一的兒子季意然即位,子承父志復興家國。
復國後他欲追封季長風為襄光武帝,自封襄陽帝。卻在丞相顧言曦的勸諫下,只復國體、行國制、尊國禮、封國號,卻不稱帝。
只因天下並未一統,如果貿然稱帝,一則會令其它諸國共同將矛頭指向自己,對於剛剛統一北方元氣尚未恢復的東襄實為不利;二則也會引起其他諸侯紛紛稱帝,令帝制尊卑秩序大亂,破壞東襄在中原的正統地位。
所以,東襄建國稱帝一事,與其大張旗鼓不如心照不宣。待天下一統或時機成熟再名正言順。
季意然聽後頗以為許,一切遵照丞相所言:改東襄為“襄”,昭告天下昔日襄國已經復立,但卻稱自己為“襄陽王”,令天下群雄難以借題發揮鼓譟生事。
襄國建立後,剿前朝之餘孽,履至尊而制六合,威加四海,恩及於民。對外嚴陣以待,對內休養生息,一年時間已將北方局勢基本穩定。
北方既定,大襄開始圖南,舉國上下均以完成季長風未竟之志為國策之本。
第一卷:青玉案
第2章 棋逢千里
懷興五年
都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hou庭花”。所以在這亂世之中,無論如何戰亂不斷,民不聊生,都無法阻止江南一地的繁華似錦。
尤其是在商旅絡繹,權貴聚集的各大都城,更是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