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比意軍厲害很多,在中國的長期援助中,波蘭的整體實力在東歐國家中是最強的,其國防軍不僅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有素。
在阿圖爾。馬爾託斯元首的派系中,有多位高階統帥曾經在帝國參謀二局任職,參加過中日辛亥戰爭、中蘇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後也多次訪問帝國陸軍,從帝國陸軍購買軍事裝備的同時,也帶回了機械化革命的思想和作戰理論。
阿圖爾。馬爾託斯元首多年的經營和努力,在整個蘇德戰爭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其麾下的多支精銳集團軍都擁有不遜色於德軍的表現,但是其被迫協同德國反猶太的立場和命令也將註定成為他人生榮譽中的硬傷。
在軍事上,阿圖爾。馬爾託斯元首則要比希特勒元首明智很多,雖然認為德波同盟分兵進攻蘇聯北東兩線的決策並不明智,但他還是親自策劃了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進攻,配合德軍在北線莫斯科的決戰,採取圍城打援的策略,將蘇聯東部集團軍的主力牽制住。
國家聲譽和外交總是依靠軍事實力說話的,在軍事上的突出表現讓希特勒和納粹德國更加倚重同波蘭的同盟關係,但並未組織希特勒進一步同義大利結盟的構想。
按照希特勒的構想,德意波鋼鐵同盟將橫掃整個歐洲大陸,波蘭將佔領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巴爾幹地區,而德國將佔領更為廣袤的蘇聯西部大陸地區,義大利將同德波一起分刮整個巴爾幹半島,作為條件,歐洲鋼鐵同盟將會退出亞洲地區,將哈薩克地區轉讓給中華帝國託管,以此換取中華帝國的局外中立,允許鋼鐵同盟進攻法國,改變法國和歐洲大陸的格局。
再下一步,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希特勒想要進軍北非,佔領法國的殖民地,並且同中華帝國聯手消滅英國,分刮英國的殖民地,而中英阿薩姆事件和中英矛盾的計劃更讓希特勒元首看到了自己偉大構想的成功希望。
他意識到自己將建立一個偉大的第三帝國,同中華帝國一起屹立在歐亞大陸的兩端,平等分刮整個世界,他的構想是美妙的,但他唯一的錯誤就是誤判了帝國的底線。
對中華帝國而言,唯一的底線就是絕對不允許任何國家有能力挑戰帝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英國不可以,蘇聯不可以,美國不可以,德國同樣不可以。
隨著德國和波蘭聯軍推進到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兩地,雙方很快進入一種殘酷的相持階段,在戰略上,德波聯軍並未能有效切斷喀山及伏爾加河上游。使得蘇聯紅軍仍然擁有較大的相互支援的活動空間,蘇聯的軍事工業也大規模的轉移至喀山地區,並且利用哈薩克及蘇聯西部的豐富資源同德波聯軍進行殘酷的陣地爭奪戰。
這種長期的消耗戰肯定是對蘇聯更為不利。因為蘇聯此時在國際上是孤立無援的,特別是在貿然自大的拒絕了中國的交易條件後,徹底宣告蘇聯失去了最後的外援。
在這段時間裡,中國則完成了對日本的環形封鎖。以朝鮮、遠東地區和琉球群島為空軍基地對日本實施大規模的轟炸,平均每天都有超過一千架次的轟炸機在日本本土上空執行轟炸任務,在這半年期間。日本的現代工業基礎幾乎被完全夷平,日本的鋼鐵廠、電廠、煤礦、造船廠、兵工廠、化學廠、機場、政府機構都是重要的轟炸目標,甚至連紡織廠都被夷平,日本的農業水利、交通設施也基本被摧毀,整個國家倒退回明治時代。這樣的政策使得日本在整個國家資源上都進入最為貧困的階段,不僅沒有戰爭資源,國家也面臨著大規模的饑荒威脅。而正是帝國的所需要達到的目標。
在1941年4月,帝國中央軍部決定提前啟動進攻日本本土的神戶作戰,為此將會投入超過350萬的陸軍精銳部隊和70萬的海軍陸戰隊,而帝國所希望的新目標是在蘇德戰爭截止之前,徹底消滅日軍殘餘力量。推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