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職稱的評比考核、申報過程中,高等專科和學士教育效應相等,在待遇上不存在三年制專科和四年制本科的區別,從政府機構到用工單位都必須保證同等待遇。

在大方向上,帝國還是更鼓勵高等職業教育,保持帝國在工業製造領域的強勢地位,作為一種調節政策,研究生、博士生錄取則更偏向於研究型學士教育,在全國範圍內擴大碩士、博士學位的教育和招生數量,增加師資力量和待遇,在第一流的研究型大學投入更多的研究經費和專案。

兩人一直談了幾個小時,將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談妥之後,顧維鈞見天色不早,這就要起身告退。

這時,顧維鈞才同皇帝另外詢問道:“皇上,另外關於美國特使和德國特使的事情,您是否能在合適的時間予以接見?”

聽了這話,宋彪大致考慮了一下才道:“既然都已經來了,不見也不好,但也沒有什麼好談的,內閣交涉清楚之後再象徵性的安排他們覲見即可。”

顧維鈞默默頓首,他其實也是這樣的意思。

對於美國特使,皇帝見與不見都是一樣的,而且皇帝的態度已經很明顯,那就根本不打算和日本停戰,除非日本結束天皇制,以及接受其他條款的無條件投降。

至於德國那位特使,皇帝與之洽談太久,恐怕會給國際社會和蘇聯留下把柄。

華皇對於中華帝國而言是至高無上的最高象徵,一言九鼎,代表整個中華帝國的最高榮譽和形象,所以,中央內閣和軍部都有必要保持華皇的聖潔無暇的形象,腹黑事沒有必要和華皇牽扯上關係。

如果宋皇帝親自出面和美國特使直接洽談,並且直接拒絕了美國的調停要求,或者提出明確的嚴苛到日本無法接受的條件,那肯定會讓世界覺得中國和華皇過於傲慢,並潛移默化的將戰爭罪責歸咎於華皇。

這是帝國中央內閣和軍部都不可能接受的情況。

正因為是代表帝國最高的絕對權威,所以才更不能犯錯。(未完待續。)

第299章 順其自然

在過去的半年時間中,第三次中日戰爭已經歷了多個不同的階段,從1939年8月至9月是日本進攻期,其中最主要的三次戰役分別是三都澳海戰、仁川空戰、開城戰役,隨後中日雙方進入戰略上的相持階段,1939年1月,日本為了試圖打破這種相持而發動了濟州海戰,結果導致日本海軍損傷殆盡,1月下旬,中國隨之發動了漢城攻勢,殲滅日本部署在朝鮮西部沿海地區的兩個方面軍,使得整個局勢從相持進入中國全面進攻的新階段。

就在這段時間裡,國際局勢也在不斷髮生新的變化,首先是德國同義大利簽署了準軍事同盟,在中美的協調下,德國也同英法也簽署了承諾永不交戰的和平協約。

在過去的六年時間裡,特別是在軍工業的強力拉動下,德國經濟恢復速度極快,在軍事技術的積累下,隨著一大批在華長期從事研發工作的德國籍科學家陸續回國,加上中德之間密切而頻繁的長期秘密軍事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德國也構建了完善的大機械化軍事體系和新空軍體系,並從中國得到了航空母艦的各種相關技術。

此時的德國自信心超強,加上國際局勢對德國非常有利,以及德波同盟本身一致反蘇的立場和蘇波之間領土糾紛的衝突加劇,德國已經具備了進攻蘇聯的一切準備,同時也有絕對的信心消滅蘇聯。

德國和納粹元首希特勒也想建立一個像中國那樣強大且領土遼闊的大德意志帝國,比起攻打蘇聯,德國人更想從法國收復失去的領土,更想逼迫法國永久放棄對德的一戰鉅額索賠,只是中法關係的特殊存在,以及德蘇波的關鍵和英美法等國的暗中挑唆,使得德國只能先同蘇聯開戰。佔領蘇聯作為自身的殖民地和帝國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