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聲:“難怪,原來您要走了。”
一想到太白的性格和才華。
李蘅遠衷心道:“您一定能青雲萬里,心想事成的。”
李太白笑了笑,後道:“那娘子有沒有什麼忠告要贈予在下?在下洗耳恭聽。”
一般要很好的朋友,在辭別的時候才會給忠告吧?
而且她又不是什麼智者。
不過李蘅遠還是脫口道:“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李太白微愣:“這是什麼意思?”
因為連她一個小孩子都能看得出他個性專營冒進,那些宦海浮沉的政客又怎麼可能看不出?
易經上講,陽極生陰,很多事往往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李太白詩詞才華無人能及,那可能別人會因為他的才華忽略他別的東西,這樣也不見得是好事。
而且這個人政治覺悟好像並不高,還不及嶽凌風。
但是事情李蘅遠沒說。
她抿嘴一笑道:“咱們就當打個禪語吧。”
李太白想了想,後笑道:“是,在下還不及娘子有慧根。”
這純屬是抬舉她,反正累死他,活十輩子,她也做不出來人家的詩。
論胸襟氣度,太白兄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李蘅遠接下來再沒什麼話好要跟這位中年人說的了。
不過她說的已經夠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她也不知道李太白在接下來的人生中會不會記得。
不過有一點她預料的沒錯。
李太白因為詩寫的太好,見到皇帝之後,很快被皇上賞識。
但是說重用,無非也就是讓他寫詩做詞,在政治上,並沒有予以重任。
但太白的抱負卻不在於此。
於是心中鬱結難捱,總是怨氣滿滿。
他更看不上皇上身邊的楊姓宰相和太監高力士,在言語行為上對二人多有譏諷得罪。
一次宮中設宴,皇上叫太白來給寵愛的貴妃作詩。
太白對女人向來輕視,想也沒想,大筆一揮,還是那首雲想衣裳花想容。
他跳不出這些花啊、雲啊、西子等美人格式。
高力士就對那貴妃說,李太白把娘娘比作趙飛燕,可是趙飛燕**後宮,是漢宮的紅顏禍水,李太白這是諷刺娘娘呢。
貴妃聽了十分有道理,就去找皇上告狀,皇上愛貴妃勝過愛太白的才華,於是送太白千金,再也不用了。
這樣太白在長安的政治生涯到此結束。
後來他投靠了打算忤逆的親王,親王事敗,差點丟了性命。
也正應了李蘅遠的猜測,這是個政治覺悟不高的人。
不過到底太白的才華實在過人,屬於人間少有的型別。
於是政治上的鬱郁不得志,成就了他才詩詞上面的造詣。
“斗酒詩百篇。”
隨便出口,就是萬古流傳千古流芳的美好詩句。
也被後世人成為詩仙。
可能這就是李蘅遠所說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這時候,誰也沒想到李蘅遠能夠一語成讖,就用一句話概括了太白兄的命運。
很快說完話,李蘅遠邀請太白到屋裡喝酒。
太白今日十分靦腆,不去了,要回去準備行囊,明日還要出發。
李蘅遠心想可能他另有朋友要聚,於是也沒勉強,把人送到門口。
太白走後,李蘅遠回到院子裡,一找之下,大哥不見了。
或許已經進屋了。
李蘅遠沒多想,徑自回到屋裡,不過李慶緒的座位上並沒有人。
李蘅遠剛要開口詢問大哥,忽然聽夜寒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