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境地,要是再引入青白鹽,那朝廷恐怕連最基本的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群臣皆是點頭,就連方才稍稍有些動心的宋徽宗,臉上又出現一絲猶豫之色。
就知道你會來這一招,不過,你也就剩下這一招了。李奇笑道:“首先,在下絕非站著說話不腰疼,在下非常清楚你們三司的困境,但是,我卻以為,變法能令三司立刻變得更加富有。”
黃信仁如聽夢話一般,哈哈笑道:“這倒是新奇,黃某很想聽聽經濟使的高見。”
“不敢,不敢。”
李奇輕輕搖頭,隨即一本正經道:“三司集天下之財………。”
黃信仁立刻打斷了他的話,沒好氣道:“那都是以前的事了。”
言下之意,就是暗諷商務局分了一部分權力過去。
這傢伙還真是記仇啊!李奇苦笑道:“不管怎麼說,我大宋所有的錢財、資源都得經三司之手,打個比方,假如三司如今握有兩千貫,其中一千貫是要預備從西夏外國購買五匹馬、十隻羊、十隻豬,但是,由於新法的出現,讓三司只需要五百貫就能買到這些,換而言之,就是三司憑白無故賺了一倍的錢,甚至於更多。”
蔡京忽然道:“你說的是不是你的貨幣策略?”
李奇笑道:“正是如此。如今江南那邊已經開始在實行新法,而新法首要做的就是,就是要求物美價廉,物價的下跌,意味著貨幣的增長,但是怎麼才能讓物價降下去了,糧食和鹽是兩個標誌性的商品,糧價已經降下來了,而鹽卻還是上漲,這是因為鹽一直都是由朝廷控制的,所以,鹽價必須要降下來。可以說,西夏這筆鹽來的真是恰到好處,我有一計能夠巧妙的避開朝廷的損失。”
宋徽宗聽得不禁大喜,忙問道:“計將安出?”
李奇道:“首先我說明一點,我一定會讓西夏的鹽價降到一個非常低的價位,朝廷可以在西北開一個榷場,由朝廷經營與西夏的鹽交易,對於西夏而言,他們只求財,賣給誰並不重要,當朝廷從西夏那裡收購鹽以後,可以抬高一些價位。賣往江南和關東地區,如此一來,就不會影響到西北解鹽,而朝廷又能夠賺取到利潤,朝廷又可以將這部分利潤轉移到解鹽上面,也就是說讓解鹽的價錢也降下來,這樣我們便可在朝廷不虧的情況下,讓全國鹽價降下來。不僅如此,當低價鹽去到了江南後,物價必定會跟著下跌。那麼我大宋貨幣也勢必上漲,我們又能依照合約,用增值過的貨幣去購買西夏的馬匹,那麼三司握有的財富無疑就能快速的增長,無形中得到一筆財富。如今西夏財政比我們還要困難,那麼他們肯定會鼓勵出口,增長財富,正好我們現在是鼓勵進口,雙方是各有所需。天作之合。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鹽只是原料,所得利益雖然穩定、持久,但是唯有技術性商品才能謀得暴利。就拿醉仙居的罐頭而言,沒有鹽,就做不出罐頭來,而醉仙居每年用罐頭賺的錢。是鹽利潤的幾倍。另外,鹽是生活的必須品,我們還可以西北進。東南出,用鹽替我們開啟東南諸國的市場大門,讓我們商人更加輕鬆掌控其它國家的市場,增加我大宋的對南方諸國的影響力。”
眾人一聽,又暗自盤算起來,若照李奇所言,鹽始終還是掌控在他們手裡,雖然還是虧一點,但不至於到不能接受的地步。
宋徽宗沉吟半響,問道:“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蔡京道:“若是能由朝廷完全掌控青白鹽的進入,倒也可以試試,因為最終決定權始終握在我們手中,當初我們也對青白鹽禁制有過鬆動,但是我們能隨時關閉這扇大門。”
比較保守的白時中道:“可是,西夏對於橫山一帶一直都心存覬覦,若是他們強大了起來,對我們還是一個隱患。”
這個老丈人還真是保守啊!李奇知道白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