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楷點點頭道:“當然想過,但是朕以為若有這種決心,即便失敗,也只是失敗一時,無須懼怕,我大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他日可捲土重來,但若是不消除這種懼怕的心態,那麼我大宋將會永遠抬不起頭來,你明白嗎?”
你不敢打,那就永遠打不過,即便打贏了,還是會因為懼怕而覺得低人一等,這種情況已經是屢見不鮮了,想要取勝,首先得扭轉這種心態,告訴大宋百姓,我們敢於與金國一戰,並且實力不弱於金國,為什麼大宋敢總是去攻打西夏,那就是因為大宋不懼怕西夏,所以這心態非常重要,如果皇帝也怕,百姓也怕,那還談什麼中原大國,版圖再大,但總是低人一等,只能屈居第二。
趙楷參加科考都要拿狀元的人,怎麼會願意屈居人後,要當就當老大,至於誰願意去當這老二,我管不著。
李奇點了下頭,似懂非懂道:“似乎明白了一點點。”
.
.
冬去春來。
完顏宗望和完顏希尹在西夏遲遲打不開局面,讓雲州的完顏宗翰非常焦急,原本他還有留在這裡雲州的理由,那就是他在這裡,可以牽制西夏在河套地區的精銳部隊,你至少得安排好幾萬精銳在這裡防止我偷襲,但是現在西夏不管了,破釜沉舟。將河套地區的精銳全部調走了,先保住興慶府要緊。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這麼一塊肥沃且空虛的土地,完顏宗翰能視而不見嗎?
就戰略而言,他只有攻入河套地區,便可與完顏希尹兩面夾擊河套地區以西的西夏軍,又可以與完顏希尹合軍從賀蘭山後面進攻興慶府,這看上去多麼美妙啊!
就戰術而言,河套地區如此空虛,此時不去進攻。更待何時啊!
就政治而言,消滅西夏是多麼大的一份功勞,要是全讓完顏宗望領走了,那他在金國,肯定要低宗望一等。
然而,他現在唯一的顧慮就是南邊的宋軍。
但是權衡利弊,宋軍不一定會進攻他,但是若進軍的話,可取得非常大的成果。甚至可以說能一舉消滅西夏。
為了一個不確定會否發生的事情,而放棄一個這麼好的良機,完顏宗翰做不到,所以。他出兵了,統帥三萬大軍,出兵雲內,直奔河套地方而去。
這臨行前。他身邊的謀士高慶裔就跟他說道:“都統既已決定出兵,那麼就當義無反顧,速戰速決。否則,恐遲則生變。”
這高慶裔一直都是反對完顏宗翰出兵的,這很可能是西夏和大宋的陰謀,你若一走,雲州就空虛了,萬一宋軍來偷襲,那可怎麼辦?這雲州可是我們的大本營啊。
但是他也明白完顏宗翰為何要出兵,他是一個聰明人,又跟完顏宗翰的關係非常好,用古語來說,就是生死之交,用後世的網路用語來說,就是一對基佬,不會去做那些以死相逼的蠢事,反正木已成舟,你既然決定要出兵了,那麼幹脆點,全心消滅西夏,消滅完後,就趕緊回來,兄弟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完顏宗翰哈哈一笑,擺擺手道:“先生毋庸擔憂,一切盡在我掌控中。”
從完顏阿骨打帳下出來的將士,永遠不會缺乏自信。
至此,金國的三大巨頭就全部投入到了西夏戰場中,也由此拉開了決戰的序幕。
因為,一直按兵不動的宋軍,就在等待完顏宗翰的出兵
完顏宗翰出兵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燕山府。
趙楷不禁大喜,其實各方將士已經準備就緒,戰略也已經安排好了,就等皇帝一聲令下了。
但是在此之前,他們還得做一件事,就是下達戰書,因為他們畢竟還是盟友,不是敵對狀態,你要出兵,首先得撕毀盟約,下戰書,這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初金國撕毀海上之盟時,也派人去了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