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人竟有如此的大局觀!

不由心中更添招攬之意。

劉繇雙目精光閃過,呵呵笑道:“太史賢弟言重了,不過是幾個毛賊,舉手之勞而已。這畢竟是我劉姓大漢的江山,自當為皇上分憂,哪有袖手不管的道理?”

說罷一拍城牆上的石頭,道:“其實此次我本要去援助曲成,據說那裡賊勢兇猛,岌岌可危,此來黃縣一來是順路,二來也是想讓太史賢弟助我一臂之力。”說罷目光炯炯看向太史慈。

太史慈暗叫高明,看來自己有點小瞧了劉繇,這在歷史上留名的哪個也不白給啊!

剛才劉繇碰了個軟釘子,知道自己的小恩小惠已被太史慈看穿,索性把國家大義套上,先說救助黃縣是為皇帝分憂,尤其強調“劉姓江山”,暗示太史慈自己的正統,然後招攬太史慈以表明不是為我劉繇個人效忠,而是效忠整個大漢朝廷。

大義當頭,不怕你太史慈不答應。劉繇心中暗自得意。

太史慈心中暗歎,不過表面還是故作感動道:“大人心胸世間少有,不過太史慈年幼,得大人如此看重,恐怕……”

“太史賢弟何來此話?”劉繇卻誤會了太史慈的意思,以為太史慈不答應自己不過是因為年幼膽怯,不由一陣欣喜道:“經驗是可以培養的,想我劉繇十九歲時就已在郡中辦事,那是又哪來的什麼經驗,今日不一樣可以擊潰黃巾匪徒嗎?”

一頓,又道:“更何況我要太史賢弟助我,不過是欲借你得勇武之力威嚇黃巾匪徒,我今日看你單槍匹馬殺回黃縣,居然沒有受一點的傷,武藝不凡啊!至於調兵遣將,自不用你來操心,你畢竟年幼,不足以擔當大任,自有張英負責。”

太史慈聞言卻暗中叫妙,看來自己揚名青州的機會來了。

還沒來得及答話,忽又聽劉繇說道:“待黃巾平定後,我青州將無人不知太史賢弟的大名,呵呵呵。到時說不定可立於朝堂之上,為我皇效力。”

太史慈故作苦笑道:“大人太看得起我太史慈了,而今朝堂之上,宦官專權,別說像我這種小人物,就是那些朝廷上的大佬都人人自危,又哪來的立足之地啊!”

劉繇搖頭道:“子義終是年輕,不明白朝堂上的事。黃巾之亂當然不足掛齒,至於十常侍亦時日不多,哼,有黃巾匪類鬧鬧也好,據說十常侍中頗有與黃巾匪類糾纏不清之輩,朝廷上的大佬們應會趁解說握兵權之際消滅十常侍。子義何來煩心呢?”

一付要提拔太史慈的表情躍然紙上。

太史慈不由得為劉繇這種不切實際的憧憬在心中嘆息。儘管太史慈並未聽到今天下午時劉繇和張英之間的談話,但以太史慈豐厚的歷史知識對劉繇的打算亦可猜出個八九不離十。

大概在劉繇看來,黃巾軍一旦被剿滅,天下即當太平,而作為此次平定黃巾有功的以劉繇為代表的劉氏宗族將會控制整個青州。自己這個東萊郡的小人物蒙他這位世家子弟看中,到了那時,還不誓死效命,伴其終身?

可惜一個人的見識再遠,也無法把人世間所有的變數都算計在內。

黃巾之亂一起,朝廷上的的有識之士的確正如劉繇所講的那樣牢牢把握住了兵權,大將軍何進,劉備和遼東之雄公孫瓚的師父盧植,眾大臣的表率皇甫嵩都是趁勢而起者。

開始時十常侍措手不及,由於自己的權力只是來自於皇帝,其本身無法撲滅黃巾之亂的能力,所以只有默默接受這一事實,但無時無刻不在等待反撲的機會。

先是陷害劉備的老師盧植,說他抵抗黃巾不利,罷官入獄。其實是深懼盧植的帶兵能力,試想,以區區數萬人就可把黃巾軍幾十萬人困在一座孤城中,連突圍亦不能行,就算是孫武白起重生也不過如此吧?

然後就是黃巾軍平定之後以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