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人,一位是姜族帝女,一位是太一神子,自然清楚眼下這位韓子是何等人物。

此人名曰韓闕,乃是上古諸子百聖之一韓非後人,亦是當今法家的領軍人物,繼承了先祖之名,位尊聖賢,敬稱:韓子。

提到這韓闕,那就不得不提法家了,在上古之時,儒門尚未立教之前,百家爭鳴,其中五家傳承最為興盛,一是儒家,二是法家,三是兵家,四是墨家,五是縱橫家。

其中法家位居第二,僅次儒家之下,同樣輔佐過歷代人皇,上古之時,便有儒家治國,法家掌典之說。

雖後來百家歸儒,法家也併入了儒門門庭之中,但其實力仍是不可小覷,在儒門之中,法家學說也是僅次於儒門經綸的存在。

由此可知這法家底蘊,而當今世間,法家又分為兩脈,一脈在儒門,另一脈就在這白玉京,或者說這白玉京就是上古之時的一位法家大聖立下的門庭,否則的話,這白玉京中如何會有森森法度,雷霆律例呢?

這韓闕作為聖賢,當今法家的領軍人物,不僅僅一身修為深不可測,更是秉承了法家之信念,向來剛正不阿,法不容情。

此時此刻,這韓闕的到來,對於姜瑤與太一神子來說,真正是天降的救星。

這位剛正不阿的法家大聖,可不像是一旁那諸位聖人一般,各有心思圖謀,還欺軟怕硬,先前為那大道印記,能可出手圍殺寧淵,但當法尊命隕寧淵劍下之後,又如若牆頭草一般順風就倒,將事情撇得乾乾淨淨。

只要姜瑤與太一神子向其控訴一番,將方才發生的一切具實脫出,哪怕沒有絲毫添油加醋,得知了此人殺入姬瑤宮,先毀聖皇御筆,再殺武雄與法尊兩人的這位法家大聖,定是不會饒恕此人罪行。

正是因為如此,姜瑤與太一神子才不管自身身份,屈膝跪下,希望以此再添一把火,讓這位法家大聖將寧淵當場鎮殺,以正律法嚴明。

第五百二十四章:律法無私?

姜瑤與太一神子退至一旁,諸聖亦是沒有多做言語,靜望著韓闕,等候這位法家大聖,同時亦是這白玉京的裁決。

法家,乃是白玉京之主,而韓闕作為當今法家一脈的領軍者,未來更是要登位法家鉅子之人,必然要以身作則,維護這白玉京的法度威嚴,絕無半點容情或者退讓之可能。

而那白衣劍者,乃是以劍證道的人物,劍之道,在於那一往無前,勢出無回,無物不斬的氣魄,今日他既是提劍親上這姬瑤宮,點名要那太一神子的人頭,又豈有輕易退卻之理。

雙方皆是不退,那必將爆發一場衝突,甚至一場大戰,屆時……

心思之間,眾人眼神頓時一凝,悄然往後退去,又是清出了一大片空間,劃入戰場之列。

眾人如何,韓闕沒有在意,更沒有理會,冷眼注視著寧淵,眸中似有雷霆閃動,法律如電,震懾人心。

大聖之勢,法度威嚴,只是一道眼神,就讓戰場眾人感受到了一陣難以形容的壓迫,縱是那諸位道聖之境的強者,也不敢與之觸碰絲毫。

然而寧淵見此,神情卻是依舊平靜,那迎上韓闕視線的目光,更是猶若天淵一般,不見絲毫波瀾。

法度如雷,劍意如淵,一時之間,兩人之勢竟是分庭抗禮,不相上下。

“嗯!”

見此一幕,韓闕目光微微一凝,冷聲言道:“這般的劍意,難怪能可悄無聲息的潛入白玉京。”

雖然無人膽敢明說,但如今許多人心中,都是認為白玉京別有所圖,否則的話,先前姬瑤宮出事之時,鬧出瞭如此之大的動靜,為何白玉京之人遲遲不見現身?

直至武雄戰死,太一神子命懸一線,局面即將失控的時候,這白玉京方才姍姍來遲,這分明就是故意拖延,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