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裡做為了進店的一個通道。

店門右牆角就是櫃檯區域,用櫃案與齊胸高的櫥櫃圍攏,櫃檯背後牆面掛著木製展示櫃,上面除了一排桑榆從家裡拿來的小盆栽之外,還有兩個大肚細脖窄口兒的青白瓷瓶很惹眼,瓶口上還嚴嚴實實地塞緊了木塞,並纏了油布。

剩下的便是一排排的木質桌椅,樣式簡單大方,都是桑榆家裡沒賣出去的存貨。屋子四個牆腳都生有專門燒茶水的火爐,更是方便店內取暖。

因為整個店面是一個大開間,所以用了六根柱子做支撐,這些柱子桑榆花心思裝飾了一下,下部分四分之三的長度就是普通的樹幹,上面保留了一些枝杈,用各種綠色碎布料裝飾了葉子,鋪展在房梁下方。與上方的樹葉相對應的,店內所有椅子都鋪了坐墊,黃綠色格子的家織粗布,裡面塞了厚厚的蘆花。就連前後兩個棉門簾也是綠色豎條家織布縫製的。

四國曆1十一月初三,小店已萬事俱備,三家人只稍稍休整了兩日,小吃店終於定於初六開業了。

初五這天,季婆子也帶著七七到了鎮上來,要參與明日的開業禮。好在桑榆那屋的大通炕實在是不小,住十來個人毫無問題。

季婆子把七七交給桑榆後,當然首要之事便是將店鋪裡裡外外看了一個遍。這一走一瞧一問就開始挑毛病了:“你剛說這店名是啥來著?三嫂小吃?”

桑榆看看身後作陪的梨花嫂與何秀枝,特意笑眯眯回話道:“是啊,大嫂、二嫂、三嫂合開的小吃店。”

季婆子哼哼兩聲,撇嘴挑理道:“三家都姓季,叫季氏小吃鋪豈不恰好?真沒想到你們合計這麼久,就起這麼個名字,居然也沒人提前跟我商量一聲。這女人家拋頭露面就算是沒奈何之事,也總要略作遮掩,向來只聞老闆娘,不見幾位女老闆。今兒個一次遇著仨,還真是三生有幸。”

梨花嫂與何秀枝聞言臉色都有點僵,何秀枝內向臉小,耳朵都發燙起來,心裡不樂意卻也不敢回什麼。還是梨花嫂性子潑辣,頂了一句:“乾孃,牌匾、店招都做好了,來不及改了。我覺得這店名挺好的,三嫂,一叫一聽就帶著股家人味道。季氏小吃,一聽就是某人家的,跟客人關聯不大啊。”

季婆子氣道:“這買賣本來就是自己家的,你還算紅利給客人不成?滿大街這麼多姓氏為名的店鋪,沒見哪家因此客人少了?就說斜對面那家小吃店,不就叫李氏老麵館嗎?聽說還是這早市街裡生意最好的一家呢。”

梨花嫂不想跟她抬槓,便轉移話題道:“你老人家進店看看去?”

季婆子怎麼察覺不出她的心思,偏還就在店外轉上了,可店外左右不過就是這樣子,一眼都看完了。季婆子轉了兩趟,重又回了大門前,仰臉看著店鋪牌匾道:“這就是小沈掌櫃從衢州府城裡特製了給送來的那塊門匾?”

桑榆見她找臺階呢,趕緊地搭梯子,回道:“是,小沈掌櫃特別有心,特意找的挺有名的鋪子做的呢,還帶落款的,這左右的楹聯也都是。這一掛上,就立刻顯得咱這小吃鋪也上了層次。”

沒想到這話更讓季婆子可惜起來,連連嘆道:“唉,唉,這要是寫的季氏小吃那多好,這麼好的牌匾。”說完還狠狠地剜了桑榆一眼,又問道,“南山呢?”

桑榆回道:“買供奉財神的貢品和開業用的鞭炮去了,一會兒就該回來了。娘,咱別都在店門口站著了,進去邊看邊等吧。”

季婆子這才抬腿進了店門。桑榆與兩位嫂子對視一眼,稍鬆了一口氣,也趕緊地跟了上去。梨花嫂邊走邊扯住了桑榆的衣袖子,小聲跟她嘰咕道:“不是都分家了嗎?說好了各管各事兒,怎麼你還這麼由著她說東道西、指手畫腳的?”

桑榆也小聲撫慰她道:“這不辦著辦著銀子花冒了嘛,今年該給人家的二十兩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