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實上對事不可能不對人,一定的事總有著一定責任人和利益人。尤其是人的情感需求突顯的今天,認識事物不從認識人開始,是無法真正徹底認識事物的。這類機構中的人也是人,不是神仙,也存在著情感需求。因此,作為價值增值的經營者,企業沒有理由不將這類為企業提供服務的人不視為人力資源。只是支配這類人力資源的機制,不同於上述幾類,是一種國家法律、政策規定支配關係人力資源。

綜合上所論述,也許會有觀點指出這是一種泛“支配”主義,尤其是對於法定支配關係不一定認可。其實“支配”並無褒貶,與“調動”並無太大實質性語義差別,只是表達語態上更具有能動主導性,企業政治倡導的就是這種能動主導性。企業在實際工作,為了實現一個利益目標,總是千方百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這些調動的手法包括悲情請求、正常交易、利益收買、利益挾持等等,所謂威逼利誘,色彩俱全。這些只要沒有觸犯一個國家的法律,理論上是沒有理由懷疑其正當性。這些詞彙上所攜帶的色彩實質是一種社會文化的色彩。企業給某甲一筆錢讓其弄到一份商業情報,這一行為,社會文化完全可以解讀為甲被企業所收買,而企業政治則可以解讀為企業運用經濟利益的方式支配著甲。中國現在處於傳統文化與創新文化相碰撞的時代,我們有理由在堅持優秀文化傳統文化的同時,積極認識認同創新文化,不然,我們無法解讀生動的企業文化。

企業社會利益人際

第二章 企業資源運動形態

第一節 企業資源構成

3、企業社會利益人際。社會利益是指企業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利益關係。企業從確立之日起,就在這些方面與社會建立起聯絡。從利益形態上看,企業與以下一些社會機構存在著日常利益關係。

一是國家、政府對企業進行行政管理的機構。中國國家和政府現行企業行政管理機構是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行使國家政治管理企業的行政性職能,辦理企業與國家政治對接事務,並對企業實施行政性管理。但考察我國國家和政府對企業行政管理實踐,其對接歸口關係卻是非常複雜的,多頭行政、交叉行政現象非常嚴重。首先,中國對企業進行行政管理的法規依據不叫《企業法》而叫《公司法》,而另設定《個體工商戶管理條例》一規管理個體戶;其二,企業機構“工商”行政管理的名稱特性並沒能涵蓋該機構職能範圍,嚴格地命名應當是“企業行政管理局”;其三,自國家工商總局到基層工商所,都能各自獨立辦理企業登記事務及相關行政管理事務;其四,地方政府沒有專門對企業實施行政管理的歸口機構,而分別由政府序列的經委與黨委序列的工商聯代行著部分職能,前者主管非民營企業,後者主管民營企業,二者在法律上均不具有對企業行政的授權,實際上二者也沒有太多的行政作為。正因為這樣的現象存在,企業與社會、與國家之間的行政關係就不是非常清晰的。

二是國家、政府的稅務管理機構。稅收是國家、政府經濟利益在企業利益目標中的根本體現,換一種說法是,企業的利益目標中必然地包含著國家和政府的利益在內,國家、政府的利益就主要地體現在稅收上。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稅務管理方式,一個國家的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稅收政策。中國近幾十年來的稅務管理經歷過多次的變化,稅種由少到多,管理方式由粗到細。為體現確保中央財政、發展地方財政的稅務管理思路,現行中國稅務分為國家和地方兩大塊,與企業相關增值稅、所得稅以及涉外稅收由國家財政直接管理,其餘由地方財政管理。企業不同的經營管理行為所產生的不同稅負,構成企業與國家、政府不同的利益關係。企業財務意識下稅金是一種純付出義務,然而,以企業政治意識來認識,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既然盡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