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圍而不打,靜等山頂的工匠彈盡糧絕、不死即降,這所謂‘邪術’自然無以為繼了。”

“釋睺羅和手下的工匠其實也隱約聽到後蜀已亡,但食君之祿便當忠君之事,所幸因為運送困難,山頂還存有十餘日水米。之後眾人下了狠心,夜以繼日趕工雕鑿,只盼能在走投無路之前大功告成。”

“誰想內憂外患之際,更生驚天鉅變,山腹中的異力長久失衡,已然衝破頂壁侵蝕到了石鼓底座。眼看異力即將塗炭生靈,釋睺羅當機立斷橫頸自刎,強行以自身佛血穩固石鼓封印。”

“工匠們被釋睺羅的捨身義舉感動,愈發拼命趕工,終於在釋睺羅的弟子迦穆羅帶領下,一日之間完成雷音石鼓,之後便因為體力透支過巨而壯烈犧牲,只剩下迦穆羅一人得保殘軀。”

“迦穆羅超度了工匠們,卻發覺釋睺羅的靈魂被鎖在了山腹異境之中,所以才特意留下一條通路,以便今後接引釋睺羅的靈魂升入天國。”

“迦穆羅將前後情由都記在石鼓之上,隨後毅然下峰而去。”

“孰料原本駐紮的近五百宋兵已經無影無蹤,峰下反而多出一泓清潭。迦穆羅推測那些宋兵被流瀉而出的異力吞噬了,但宋人絕不會善罷甘休,於是他親自前往成都,想勸說宋將別再針對石鼓封印。”

“不想來到成都才得知訊息,大將王全斌因為太過驕橫跋扈,引起蜀軍譁變,大亂之下再也顧不得摧毀石鼓之事,總算了卻了一樁煩擾。”

“此後迦穆羅返回故土天竺,但有生之年曾多次再訪這座石鼓,並在上面刻下許多所思所感,尤其是對釋睺羅的崇敬和懷念,可惜直到他涅盤往生都未能超度釋睺羅,實為畢生之憾。”

一口氣說罷前因後果,鄢婷終是難掩疲憊的嬌軀一仰,倒進身後那柔軟的懷抱裡,嬌小的身子仍在微微顫抖,顯然正飢寒交迫、咬牙苦捱。

莊菀菁掌抵鄢婷背心,渡入真氣助她驅寒,同時輕輕一嘆道:“這位高僧釋睺羅的事蹟的確可歌可泣,也多虧鄢姑娘通曉梵文,否則咱們恐怕到最後都要給矇在鼓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