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苦了些,也因此,在一般人的眼裡,王侯勳貴子弟讀者都是不怎麼行的。

而偏偏那袁四郎能在京城之地府試考了個第二。

那當時真是讓人刮目相看,雖然第三年的鄉試,袁四郎並未中舉,但當時袁四郎也只不過十七歲,未中舉本在情理之中。

多的是二三十歲再中舉的。

也因此,袁夫人要為袁四郎選媳婦,自有不少人家有結親之意。

不過,袁老夫人似乎看中了姚家。

姚家得了訊息,自也是欣喜萬分,而當時方姚氏便是姚家嫡宗之女四娘,又有才名,樣貌也好,於是眾人都道定是姚四娘了,便是當年的方姚氏自己,也頗有些自負的認為,非她莫屬。

可偏偏事於願違,在雙方一接觸下,才發現袁老夫人看中的是姚家旁支的姚五娘,也就是現在的袁姚氏。

姚五娘這一支,父親姚和謙只是一個賬房先生,而母親劉氏更是常年病重要床。而姚五娘是長姐,底下三個弟妹。這樣的家庭顯然是比較貧寒的,就算時不時的宗族裡會有一些救濟。但其本上改變不了太多的狀況。

而這樣的家庭條件如何會被袁夫人看中了呢?

這結果,著實讓人大出意外。

姚家長輩免不了要打聽。之後大家才曉得,原來是有一回。袁夫人去廟裡上香時,掉了一隻手鐲。正好被姚五娘撿到了,姚五娘拿著手鐲站在廟門口一直等到太陽下山袁夫人差人去尋,這才物歸原主。

這一舉動著實讓袁夫人另眼相看,事後,袁夫人便調查了姚五娘。

家貧,見巨金而不貪,心誠。

為母病,每月初一十五去廟裡抄經書為母祈福。是為至孝。

作為長姐,照顧弟妹,不辭辛勞,持家理事,公正服人,是為慧質。

這三條,在袁夫人眼裡,那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極佳品質。

而袁夫人自家也知自家的事情,那四郎是家中幼子,兩夫妻不勉要多寵上一點。有才是有些才,但做事有些不太負責任,也沒長性。而且還有些自命風*流。以後這四房的家,說不得還得靠著五娘這樣的性子撐著。

如此,這袁夫人定下姚五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也因此,姚五娘同袁四郎的婚事也成了一段佳話,當年也在京中流傳過一段時間,為人津津樂道。

只是這段婚事終是讓姚四娘意難平了。

畢竟,在她的眼裡,她樣樣都比姚五娘拔尖,沒成想最後還反被一向不太看在眼裡的姚五娘壓了一頭。姚四娘覺得她的臉皮被活生生的撕了。

於是四娘和五娘姐妹關係就降到了冰點。

第二年正好是大比之年,姚四娘就嫁給了高中進士的方槐。

而袁四郎又偏偏再一次在鄉試上折戟沉沙。於舉人無緣。

為此,已成方姚氏的姚四娘那著實是揚了眉吐了氣。

再三年。袁四郎又在鄉試上敗北,於是,袁四郎就成了另類的傷仲永,少時了了,大未必佳。最後袁四郎只得放棄讀書一途,轉而經商,打理家族事物。

而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袁四郎科舉一途走進了死衚衕,可這經商卻弄的風生水起。

實在是袁四郎雖然做事有些沒長性,也沒耐性,但他仗義疏財,又喜歡交朋友,這樣的性子其實更適合走商道。

也因此,在接下來的十年裡,袁家的幾個生意讓袁四郎打理紅紅火火。

而在這十年裡,方槐也在朝廷裡摸爬滾打。

姚家姐妹雙方相安無事。

而隨著袁四郎在商業的上的成就,袁四郎那自命風*流的毛病便顯露了出來,他做為商人,那免不了常常出入燈紅酒綠之地,認識是當時京中一位叫豔孃的花魁。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