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也就說到了這位譚大娘子的脾氣秉性了。譚大娘子母親過世之時還不到半歲,父親又遠在京城備考,家裡怕影響譚玉考試,沒有通知他就辦了喪事,反正張氏孃家也死絕了,其族裡又為這絕戶的房子田地打成一團,沒人為此來討說法。

好在譚玉之母憐惜長孫女兒年幼失怙,將其養在膝下親自照料,十分疼愛。雖沒了母親,父親一年後又在京城續娶了崔十八娘作為繼室,譚大娘子卻因為阿翁娘娘的寵愛十分幸福地長到了十一歲,完全沒有一丁點兒懦弱、膽小的樣子。

都說隔輩親,阿翁母雖然對兒子譚玉管束嚴厲,對失母的孫女兒卻可以說是十分溺愛的。譚玉續娶之後,本想將女兒接到京城,但阿翁母卻總怕孫女兒吃後孃的虧,留在了老家。

阿翁是個老秀才,譚玉就是他親身啟蒙的。到了孫女兒,老秀才也並不因為是女孩就不管,反而無論看書還是習字,都將她帶在身邊細細教導。

於是乎,十一歲之前的歲月,譚大娘子——那時候還沒有大名,就是在上午在阿翁那裡跟著族裡的兄弟習字看書,下午跟娘娘繡花、看二嬸裁衣中度過的。這也是阿翁娘娘怕耽誤了孫女兒的一副拳拳之心。

不過,大家要認為譚大娘子是個琴棋書畫皆通、針織女紅在行的大家閨秀就大大地錯了。前頭說了,隔輩親,再加上又憐惜她小小一大點兒就沒了母親,那就不能避免地溺愛了。

所以說,十一歲之前的歲月,譚大娘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習不說,還經常要休息個一兩天的。

譚家雖然也算個書香人家,但在鄉下是沒那麼多講究的。除了太陽實在太大、怕曬傷了面板或是下雨的時候不出門,其他時候無論冬天還是夏天,譚大娘子都和這族裡的姐妹在外面瘋玩的。

七八歲了,還跟著人家在河裡摸魚抓蝦呢。直到九歲上了,老秀才實在看不過眼,才以男女七歲不同席為由,將她往家裡拘束起來。好在她雖然同村裡野丫頭小子瘋玩,規矩卻被娘娘整天提點,也不太出格。如此四年下來,到了去京城的時候,總算有了點嫻靜的品格。

☆、第1章

譚玉發了一下午的呆,叫進來了丫頭,讓她們整理書桌,哦,是的,發呆的時候譚大娘子總是要擺了幾本書在桌子上,讓人以為在看書的。

喜鵲手腳麻利地整理好了桌子,又給大娘子沏好了茶。“大娘子,如今太陽也快下去了,慢慢地花廳走,正好到了晚膳的時候。”喜鵲一邊幫譚雅攏頭髮,一邊說。

喜鵲是從元洲老家帶來的,一向謹慎,臨行之前娘娘調教好給譚雅的,一是怕孫女兒年小吃了暗虧也不知道,二也是怕她差了規矩,讓尚書府出來的繼母挑理,派個穩妥人提點著。譚雅點點頭,這屋裡除了奶孃劉氏,就這個喜鵲是自己人了。

其他的一個大丫頭,兩個二等丫頭,便是外面的小丫頭、婆子們都是現在的夫人派來的。娘娘倒是也想多派幾個人來的,實在是沒有人啊。

譚家在鄉下,說是書香門第,其實也就院子大,阿翁雖是個秀才,但多年考不中,家裡實在是過得緊巴巴的。早些年,連譚玉兄弟兩個下了學都要到地裡除草的。這用下人的氣象還是後來譚玉過了鄉試,家裡田地慢慢多起來才形成的。直到譚玉中了探花,家裡才真正興旺起來。

譚雅低頭看看衣衫,覺得也不必換了,叫喜鵲留下,帶著琉璃,慢悠悠地往花廳去。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阮小七此時正在賭場裡博得汗流浹背,他脫了褂子,露出了一身花繡,正忽悠著旁人下注。

如果說譚雅可憐,襁褓中即喪母,那麼阮小七就得加個更字。四五歲的時候趕上了災年,除了他被賣給了富人家做小廝活了下來,親人竟然死了個精光。既然被賣了,也就無所謂姓什麼叫什麼了,被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