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封尹默為東觀令(東觀原為東漢宮名,為宮中藏書之處。三國吳置東觀令,職司董理經籍,掌修國史。)

李譔為中散大夫、博士祭酒。

將軍:

封吳懿為徵東將軍,領青州刺史;(漢徵東將軍:統領青、兗、徐、揚四州,屯駐揚州。位比三公)

封馬良為徵南將軍,益州刺史;(漢徵南將軍:統領荊、豫二州,屯駐新野。位比三公)

封黃權為徵西將軍,涼州刺史;(漢徵西將軍:統領雍、涼二州,屯駐長安。位比三公)

封魏延為徵北將軍,雍州刺史:(漢徵北將軍:統領幽、冀、並三州,屯駐薊州。位比三公)

封龐德為鎮東將軍,領幽州刺史,守華陰;(第二品,位次四徵將軍,領兵如徵東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封陳到為鎮南將軍,領豫州刺史,守江州;(第二品,位次四徵將軍,領兵如徵南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封鄧芝為尚書,後加中監軍、楊武將軍,前將軍,鎮西將軍,領兗州刺史;(第二品,位次四徵將軍,領兵如徵西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封王平為後將軍,後累官為鎮北將軍,領幷州刺史;(第二品,位次四徵將軍,領兵如徵北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封馮習為水軍大督,駐蒲阪;

封張南為水軍副督,駐江州;

封張冀為綏南中郎將,後累官為輔軍將軍;

封宗預為參軍、右中郎將。鎮軍將軍;

封廖化為步兵校尉;

封馬岱長水校尉;

封姜維為護羌校尉、西域戊己校尉;

封關平為屯騎校尉;

封何九曲為河水校尉,駐蒲阪;

封王濬為江水校尉,駐江州;

封張苞為城門校尉;

封關興為騎都尉;

雍州刺史部刺史魏延

京兆尹趙累治長安(今陝西長安三橋)。

領10縣:長安、長陵、陽唆、霸陵、杜陵、新豐、藍田、鄭縣、上雒、商縣。

右扶風太守李恢治槐裡(今陝西興平)。

領15縣:槐裡、茂陵、平陵、鄠縣、武功、美陽、郿縣、雍縣、杜陽、陳倉、渝麇、汧縣、漆縣、栒邑、安陵。

左馮翎太守吳班治高陵(今陝西高陵)。

領13縣:高陵、池陽、萬年、重泉、臨晉、頜陽、夏陽、頻陽、粟邑、衙縣、沒(去三點水加示部旁)栩、雲陽。

武都郡太守張存治下辨(今甘肅徽縣江洛鎮西)。

領7縣:下辨、河池、故道、沮縣、上祿、武都道、羌道。

隴西郡太守李馳治狄道(今甘肅臨洮)。

領11縣: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關、首陽、鄣縣、襄武、臨洮(駐南部都尉)、氐道。

天水郡法邈治冀縣(今日肅甘谷)。

領9縣:冀縣、西縣、望垣、上郭、隴縣、顯親、成紀、阿陽、勇士。

南安郡太守韓德治南安

領4縣:南安新興中陶獂道

廣魏郡太守王贇治魏郡

領4縣:魏郡臨渭清水略陽平襄

安定郡太守閻圃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南)。

領7縣:臨涇、陰盤、鶉觚、烏氏、高平、朝那、彭陽。

北地郡太守劉琰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領6縣:富平、廉縣、靈州、參轡(去口、車加言)、泥陽、弋居。

益州刺史部刺史:馬良治成都

漢中郡太守陳術治南鄭(今陝西漢中)。

領6縣:南鄭、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