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神,天啟決定要做一個徹底改變。
365 拆分競爭
在以前造軍備算是個清閒活,製造得最多的就是一些軍官用的盔甲,像八瓣盔魚鱗甲等都是些做熟了的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工匠們一邊打磕睡一邊做都沒有問題。要花點心思的就是一些有一定名氣供皇帝專門拿來賞人用的衣甲盔飾,這些東西穿著好看但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只需要做得外表光鮮就行。普通士兵的盔甲多為爛皮和碎布做成,很多人領到都需要釘補後才能用,有錢的就自己掏腰包買或定做。
武器方面最多的是步兵用的長槍和騎兵用的馬刀,長槍只需要做個槍頭簡單實用鐵還用得省,接上一根槍桿雙手一握就能殺敵保命,行軍走累了還可以拄地上當柺杖用。騎兵的馬刀因為是單手握所以也很輕,兵部造這些既簡單又不費可以說不用花多大心思,最多有人要做些奇怪的武器如鐵錘鋼鞭之類的東西,但這樣的人畢竟很少還可以讓他們自己掏錢,技術方面也沒有什麼難度。
後來隨著火器的使用兵備製造就是個麻煩事,造出來的火槍大炮很多時候不一定能用,造起來麻煩不說還容易炸膛傷人,前方每次抱怨兵部武庫司的人都要受到斥責,有時候戰事失利打仗的將領也會把武器不好用拿來做擋箭牌。天啟後來讓武庫司名副其實成為專門存放武器裝備的庫房,製造方面的事就讓軍務院軍備處找人採購,同時在博學院裡成立軍工部專門研究裝備的升級和改進。
其實找人採購最後還是找的原來那批人,沒什麼原因因為只有他們能做其他人都不會,就算有民間的鐵匠皮匠會一些但也沒有那麼大的產能沒法跟這些做慣了的人競爭。這人就是怪,以前做事也拿錢但大家都懶心懶腸不想做,後來採購了說好做一批是多少銀子,工匠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因為他們算清了做一件自己能得多少錢,跟以前做多做少都一樣的時候像是都變了個人。
但是這樣也有問題,就是大家都想著去做多而不想把時間花在鑽研琢磨讓自己的技藝精進上,拿大炮小型化這事來說,兩年前就已經提出這個構想而且軍工部也從理論上經過認定可以做出來,但是兩年多過去了不是這裡出問題就是那裡有暇疵。天啟經過仔細分析也聽取了各處的意見,發現理論和實踐脫節是最大的問題,理論與實踐脫了節也沒有人放在心上,因為做好了大家沒什麼多餘的好處,做不好也不會受到什麼處罰,誰也不願意操野心得罪人。
對這種現象馮思琴的建議是先懸重獎然後招標,讓有能力的人來競爭做出成果獲得利益,天啟認為這想法是對的但是還缺一個步驟,就是要打破原來在兵部做事那些人的壟斷。打破壟斷的最好方法就是引進外來力量與其競爭,但現在大明還沒有這麼大的勢力能夠做軍備,就算有心懷叵測的人私下藏了這麼些匠人會造兵器裝備也不敢出來,不然的話只要有人問他在哪裡組織的這麼些人,組織人造軍備有什麼目的時他就會傻眼,因為私造兵器盔甲是大罪。
天啟想既然不能從外面增加就從內部將其分開,想好主意後立即叫北京軍區的監軍倪元璐到軍務院來接受問話,跟倪元璐一起來的還有博學院的茅元儀和孫元化。茅元儀和孫元化以前在寧遠協助袁崇煥造炮,由於兩人對造炮都有一定的獨到見解所以深得袁崇煥的讚揚,並將其推薦給孫承宗後來又被天啟知道,天啟讓他們入博學院在軍工部進行理論研究,順便把泰西人帶來的跟軍工有關的書籍作個清理並學習其精義,空閒時還讓他們去渤海軍區看看船。
茅元儀和孫元化兩人知道天啟的意思是要讓他們把大炮裝到船上,上船的大炮要做得小巧還要威力不減,當然能夠增大射程那就更好。但是無論他們設計得如何好工匠一做起來就會出問題,不是放不遠就是炮管炸裂讓人很惱火,試驗做了無數次材料也用了無數種但結果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