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從分工協作這上面看是合理的,官府中的人和百姓都會各做各事。現在一個縣裡有施政的縣令和監督縣令做事的縣監,後來還增加了代表聖學院和博學院的輔政人員,假如再增加幾個代表當地百姓的人進輔政機構,加上原來就存在的典史、主薄、縣丞等人,一個縣跟一個小朝廷也差不多了。如果真能做到府縣分工,小而全的機構就會變成互相配合的性質,這對國家的穩定也有好處。
楊漣想了想說:“你的話很有道理,不過這事太大我也做不了主,必須得向朝廷稟報甚至要皇上親自決斷才行。我現在只問你一件事,假如真把所有工場和礦山都劃歸州里管,只讓縣裡管種田等事務,你能保證農忙時田裡有足夠多的勞動力嗎?要知道做工開礦是很重要但跟糧食比起來還是要差一些的。”
陸知府說:“這肯定沒有問題,只要州里接手了開礦和開工場的事務,就絕對不會允許任何礦主或者工場主把人拉得遠天遠地,更不會允許有人有意把人屯起來看官府的笑話。就像大人說的那樣絕對要先保證農田裡的勞動力充足,只有糧食問題保證了才能說其它賺錢的事。”
楊漣和陸知府說話時劉僑和錢謙益在一旁喝茶沒說話,現在見陸知府把胸口拍得山響,楊漣也好像有點聽進去了,劉僑怕出萬一就說道:“陸知府說了幾個絕對,但在我們當兵的人眼中天下沒有絕對的事,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不能太絕對。我想問一下陸知府,萬一出現兩月前那樣抽不出人來怎麼辦?到時候就算你陸知府挽起袖子親自出馬去,恐怕也難保稻穀在田裡發芽,那時候你又怎麼辦?”
楊漣開始見陸知府說得肯定也沒多想,現在見劉僑這麼問心裡也打了個突,心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真到那時候又該怎麼辦?現在雖然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但誰也不敢保證哪天會不會再來一場大範圍的自然災害,糧食在任何時候都是寶貴的。最讓人擔心的是這是個制度性的東西,假如一出問題就是普遍性的問題,到時候就出問題不是一州一縣的事。
想到這裡楊漣也看向陸知府問道:“劉大人說得有道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陸知府不能只說絕對而應該有後手,沒有後手的話那些絕對肯定的話很可能就是空話。”
陸知府沒有慌張,反而胸有成竹地說:“兩位大人不必太擔心,下官早就想到了應急措施和應急的人,這些人跟劉大人也有一定的關係,就是每個州的衛所軍。南直的衛所軍自從很多年前倭寇來時緊張了一下,幾十年來一直都過得輕鬆滋潤,以前他們還有軍田要種,現在朝廷已經收回軍田要他們時刻訓練準備打仗。下官在想打仗不就是應對特殊事件嗎?這敵人來了算特殊事件田裡的莊稼出問題了也算特殊事件。”
劉僑聽了驚訝地說:“你一個地方官怎麼關心起衛所之事了?小心哪個御史知道後參你一本吃不了兜著走。”
陸知府急忙說:“下官只是從朝廷明發的邸報上看到的訊息來分析的,平常時期跟衛所軍不打交道的,而且這只是個想法能不能行還得朝廷決斷。再說也只是個萬不得已的保險措施,一般情況下還是自己解決的好。”
楊漣想了想說:“這事要問過朝廷再說,而且可以肯定必須皇上定奪,我們先給朝廷上書述說這一路的瞭解調查結果,如果朝廷允許我想再去其它省份看一看,劉大人和錢大人覺得怎麼樣?”
299 府縣分工(下)
楊漣等人的奏報到了北京後,信王等人看了看立即轉呈給天啟看,因為裡面包括了很多建議和總結都需要天啟決斷。比如說衛所軍是否可以在關鍵時刻拉上去替百姓搶種搶收,是否可以在各地組織女子在一起搞紡織把男勞動力空出來,還有就是縣級輔政機構中代表普通百姓的代表怎麼產生。當然,陸知府建議府縣分工的事也報了上來問朝廷的意思,楊漣還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