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軍和楊林的一字長蛇大陣,一場激烈的廝殺鏖戰,幾十萬人馬,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正在雙方殺得異常膠著,瓦崗軍逐漸佔據戰場上的主動優勢,開始展開反撲的時候,並肩王楊林及時揮舞令旗變陣,想利用一字長蛇陣的“絞”字訣,對瓦崗軍形成絞殺之時。

關鍵時刻,伍雲召率領人馬,兵分兩路,殺向並肩王楊林的一字長蛇大陣,雙方激戰多時,都已經是強弩之末的疲憊之師,尤其是隋軍,更是處在劣勢。忽然有一支如狼似虎的生力軍衝殺過來,隋軍將士如何抵擋得住?頓時被殺得四處潰逃,陣形大亂,好端端的一字長蛇大陣,竟然被伍雲召的兩路人馬,切割成三段,各自為戰,再也無法相互呼應,施展一字長蛇大陣的陣法。

並肩王楊林苦勸伍雲召及早回頭,歸順朝廷,自己一定幫他父親報仇雪恨。無奈伍雲召已經對大隋朝感到失望,根本聽不進楊林的良言相勸。

既然話不投機,那多說也是無益。並肩王楊林緊握水火虯龍棒,對伍雲召說道,“好,既然你身在歧途,執迷不悟,那也休怪我這個當叔叔的無情無義啦,今天本是我大隋和瓦崗軍的生死之戰,既然你投靠瓦崗寨與我為敵,那就是我楊林的仇人,休走,吃我一棒。”

伍雲召左腳踹蹬,馬打盤旋,輕鬆避過,楊林又揮棒左右夾擊,雙峰貫耳,打向伍雲召兩側的太陽穴。伍雲召再次後仰閃過。楊林戰馬上前一步,雙臂用力一揮,虯龍棒由下往上,分擊伍雲召左右兩肋。

伍雲召再次策馬閃身避過。並肩王楊林連使三招,招招兇猛凌厲。伍雲召只是閃避,並未舉槍還擊,步步退讓,以示對楊林的尊敬。

楊林三招用完,見伍雲召始終不出手,於是說道,“伍雲召,為何不舉槍還招,你看不起本王不成?”

伍雲召說道,“王爺,我讓您三招不還手,其原因有三。一,王爺和我父親忠孝王兄弟之情,情深意重,對我伍雲召也有教導之情。二,伍雲召敬佩王爺,一生為大隋征戰一生,拼盡全力,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數次受傷,歷經艱險,依然無怨無悔。這第三個原因嘛,是侄兒可憐王爺。"

楊林一聽,有些詫異,問道,“可憐本王?你是為何意?”

伍雲召說道,“王爺受兄嫂託孤之情,為大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謂和先帝兄弟之情情深意重,讓人敬佩,但是王爺為了兄弟情義,對皇上聽之任之,不能撥亂反正。以王爺的身份和實力,如果取而代之,大隋朝何以會到今天的地步?王爺僅僅為了個人的兄弟之情,不顧整個大隋江山,不顧天下黎民百姓。如今大隋如風中之燭,王爺還在拼了性命維護,您說,王爺不值得可憐嗎?”

並肩王楊林聽後登時火起,大喝道,“一派胡言。你如何知道,我兄嫂對我楊林的養育之情,如父母再造之恩。兄嫂臨終之際,將皇上託付與我,如果本王有負重託,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兄嫂和列祖列宗?”

伍雲召說道,“王爺,難道您就不知道“君為輕,社稷次之民為重”的道理嗎?”

並肩王楊林卻根本聽不進去,大聲喝道,“既然兩軍陣前為敵,那就讓兵器說話,其他無需多言,儘管出招就是,休走,再吃我一棒。”

說完,楊林催馬向前,再次舉棒就打。伍雲召見自己苦勸無效,也就不再多言,手中丈八蛇矛亮銀槍橫槍招架,反手一槍,就刺楊林胸口。楊林喝了句“來的好,”左手棒格開蛇矛槍,右手棒兜頭便打,兩人話不投機,殺在一處。

宇文成都正和今世孟賁羅士信殺的不可開交。三百二十斤重的鳳翅鎦金鏜,對上三百八十斤重的紫金盤龍棍,再加上兩人武藝高強,招法嫻熟,無疑是一場重量級的生死較量,大戰百十個回合,兩人依然精神抖擻,殺得難解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