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奉王之命,馳援井陘關!(第2/2頁)
章節報錯
魏等地的諸侯勢力,以達到從側後方襲擾項羽的目的。
韓信率領人馬,連續消滅了魏、燕、代,最後在井陘關一帶,與趙軍遭遇。趙軍將領陳餘手下的將領李左車建議,據險死守,堅壁不戰,與張耳、韓信軍周旋相持。韓信、張耳求戰不得,後退無路,時間一久,必然大敗。
剛愎自用的陳餘卻不聽勸告,認為韓信兵力不足,且遠道而來,疲勞之師,不足為慮,主動出擊,一樣可以大敗韓信,於是率領大軍列好陣勢,準備與韓信決一死戰。
誰知此舉,正中韓信下懷。他指揮部隊開進到距井陘口三十里處紮下營寨。到了半夜時分,迅速實施作戰部署。一面挑選兩千輕騎,讓他們每人手持一面漢軍的紅色戰旗,由偏僻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的抱犢寨山潛伏下來,準備乘隙襲佔趙軍大營,斷敵歸路。一面又派出1萬人為前鋒,趁著夜深人靜、趙軍未察覺之際,越過井陘口,到綿蔓水東岸,背靠河水列開陣勢,以迷惑調動趙軍,增長其輕敵情緒。
趙軍主帥陳餘,率領大軍來攻,見韓信背對綿水列陣,不由哈哈大笑,“人人都說韓信善於用兵,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讓其一戰成名,今日我卻看此人,根本就是浪得虛名,兵法雲:欲戰者,勿附於水而迎客,此人連這都不懂,焉有不敗之理。”於是一聲令下,率領大軍殺了過去,妄圖一舉擊敗韓信的人馬。
韓信手下將士,眼見前有強敵殺來,後面背靠綿水,無路可退,只有拼死一戰,才能絕處逢生,於是全軍將士,無不抱定必死之心,拼死一戰,人人以一當十,勇猛銳不可當。
這邊激戰正酣,那邊張耳已經率領兩千輕騎,趁著趙軍大營空虛,突然出擊,奪下大營,並遍插漢軍旗幟,敲鑼打鼓,鼓動造勢。
一場鏖戰,陳餘數倍於韓信的人馬,竟然抵擋不住韓信的背水一戰之師,眼見形勢越發不利,只得率人撤退。眼見來到自己大營前,卻見自己大營已是遍插漢軍旗幟,後路已被切斷。
陳餘大驚之下,率軍前來奪營,不想被韓信和張耳,兩路夾擊,自己腹背受敵,被漢軍殺得大敗。
韓信\"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背水一戰的經典之戰,也被載入史冊。如今宇文成都率領大軍來至井陘,面對擁有重兵的劉建,將會面臨怎樣的一場惡戰呢?
正是:井陘關前起烽煙,背水一戰史冊傳。
如今物是人已非,只有殘陽映壁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