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燮接過一看,嘴角微抽:“十多個教派的教首都動了起來?這是要幹什麼?行文各縣,暗中盯防……”

他本不當大事,所謂十來個教派,也就幾十個人而已,這種流動,在已取消了關卡的江南根本就是滄海一粟。可忽然想到行營之前另外轉來的急文,皇帝可能要去太倉審案,又多加用一分心。

“著各縣典史縣尉提前盤查……”

英華御駕出巡遠沒有明清皇帝那般大排場,但暗下的功夫卻比明清還要深,全面排查是例行專案,鄭燮是把這行動提前一些。

吩咐完之後,鄭燮也再沒多關心,皇帝這些日子在江南八府到處跑,大家也都習慣了,而那些教匪到處跑,也是人之常情。因為此時的江南,正迎新而上,本就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

&nbsp

第七百三十二章 有朝廷,無公道

() 第七百三十二章有朝廷,無公道

蘇~州府城一處尋常宅院,兩個披著官制斗篷的中年人進了院子,縮手跺腳不已,嘴裡念著這江南怎麼比臺灣冷了這麼多。

“喲,朱縣爺杜縣爺……稍待,小的這就去張羅茶水!是啊,江南這冬日可不比臺灣,冷著呢!這裡是挺偏的,龍門那租價太貴,好不容易在這裡租下宅院……”

管事唸叨著將兩人迎進廂房,還順手扶了扶門口歪了一半的豎長牌匾,上面寫著“福~建臺灣府江南公會”。

英華所謂“公會”涵義太廣,就是大家一起湊份子辦事,只求維持,不求獲利的“事業單位”,要獲利那就得叫公司了。最常見的是官府、工商聯會和院事一同在要緊地點辦的招待所,工商、官員來往,都能享受便利,這裡就是臺灣府的官府和工商立足江南的會所。

應天府就有眾多縣府的“公會”,龍門更是熱鬧,一些偏遠縣府因為財力貧弱,無力立足龍門,就跑到蘇松一帶建公會。聽管事的招呼,這兩人竟是臺灣府的兩位知縣。

熱茶下腹,紅暈上臉,兩人才似乎活了過來。

臺灣府嘉義知縣杜君英埋怨道:“日本人也在搶咱們的鹿皮生意,知府也不跟巡撫嘮叨下,讓朝廷再抬抬夷貨的海關稅。賣跌了價,縣裡那幫父老還不得用唾沫活淹了我!?”

鳳山知縣朱一貴苦笑:“海關稅的權柄在計司手裡,找知府巡撫甚至湯豆腐都沒用處。別忘了咱們來江南,更主要是跟文部屈尚爭助學銀子,那可是上萬兩,咱們嘉義鳳山兩縣……”

正說話時,一箇中年儒士帶著幾個隨從進了院子,卻是福~建巡撫楊文齊,皇帝老嫡系向懷良的女婿,現任川陝總督楊俊禮的族弟。兩人趕緊起身長拜,楊文齊拱手回拜,一臉熱絡地招呼著:“朱王爺、杜大帥,二位居然也來這江南湊熱鬧了。”

聖道四年,英華收福~建,臺灣也收歸囊中,立了王號的朱一貴和自封大元帥的杜君英迫於大勢,不得不向英華俯首稱臣。每人分了個知縣,收攏各自部眾,安安生生過起自己的小日子。

轉眼六七年過去了,朝廷從農工商醫教學等各個途徑滲透下來,加之一直刻意安撫朱杜兩人,由著他們連任知縣,部眾再沒了追著誰舉大事的心思,開始跟其他地方上的民人一樣,在“國賦”、“省賦”、“府賦”和“縣賦”之間來回計較,為自己爭取好處。兩人原本一是反王一是反帥,現在也被部眾推著,過上了英華所有知~縣都痛並快樂著的日子。

英華官制異於明清,巡撫、知府和知縣雖有上下屬關係,卻並非完全統括對應,相互之間禮節沒那麼嚴謹,而楊文齊叫著兩人原本很忌諱的外號,反而是親熱之舉。

一番客套後,朱杜二人就開始訴苦了,“咱們臺灣府本就是偏地,嘉義鳳山更是……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