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這邊沒有人過來幫忙,靠著家裡的長工,一共忙了15天才把家裡所有的水田和坡地收割完。 沒辦法,家裡的豬和兔子要有3個人照看專門照看,只剩下10名長工忙夏收了。 好不容易將糧食都收割回來了,又要忙著插秧。 唐山和唐肖景天天早出晚歸,變得又黑又瘦的,可把葉青青心疼壞了。 每天晚上,變著法子給父子倆做好吃的。 插秧比割稻子要快一些,只花了6天就已經把60畝的水田,全都都給種上了。 至於山下的坡地,唐肖景打算全都種上了紅薯,家裡的豬太多了,每天吃掉的紅薯可不少。 另外,唐肖景還特意挑了兩畝接近沙地的坡地,用來種植花生。 上次去白家油坊買豆渣的時候,唐肖景也和葉西林說了,這個花生這個新鮮作物。 葉西林膽子大,一下子就買了70斤的種子回來,打算種三畝的花生。 唐肖景帶著家裡的長工插秧種紅薯,唐山則帶著兩名長工在村裡的曬場上晾曬糧食。 糧食晾曬了七八天後,基本上已經全部曬乾了。 把糧食都放進地窖裡面,唐肖景才鬆了一口氣。夏收實在是太累人了。 糧食曬好了,唐肖景那邊也已經把秋季的糧食給種上了。 唐山在夏收之前,已經和縣裡的糧鋪說好了,糧鋪那邊派牛車過來收糧食。 除了一年的糧稅,唐山還給自家留下了三年的糧食。剩下的新糧和去年的陳糧,則全部都賣給糧鋪。 唐家的糧食量大,而且都是稻穀,糧鋪給唐家的價格,要比一般的人家高出半成。 葉青青陪嫁的10畝水田所產的糧食,賣的銀子是葉青青自己拿著的,而其他田地的糧食則歸唐山。 家裡的長工辛苦了半年,葉青青也才拿了15兩銀子。 拿到銀子的葉青青,忍不住和唐肖景吐槽道: “農戶真是不容易,這麼辛苦,一年到頭也賺不了什麼銀子。” “而且這還是風調雨順的年頭,要是時年不好,老天爺不給面子,那就更慘了。” 唐肖景看得通透一些,“誰都不容易,那些商戶看著有錢有勢,但是商人地位低,後代還不能科考。” “農戶雖說辛苦一些,但後代還能科考,有魚躍龍門的機會,好歹有一個盼頭在。” 葉青青看向唐肖景,忍不住問道:“那以後我們的孩子也讓他科考,當官嗎?” “誰知道呢,科考也要看天分,他要是讀不進去也沒辦法呀。” 唐肖景自己就是屬於沒天賦的,一看書就打瞌睡,他也不知道他的孩子有沒有這個讀書的天賦。 “反正讀書的錢銀我們給他準備好,能考個童生或者秀才就最好,不行再用這些銀子給他置辦產業。” 這樣一想,唐肖景忽然覺得壓力有些大,這要多少銀子才呀。 葉青青想到了葉母之前說的,夏收之後要去縣裡看宅子,要在書院附近買宅子的事。 忽然也有些心動,“要不我們也和我孃家一樣,在書院附近買一座宅子吧,這樣以後家裡的孩子去求學也方便。” 唐肖景忍不住笑了出來,“傻青青,你是不是忘了,家裡本來就在書院有一個宅子?” 夏收太忙了,葉青青還真忘了那宅子。 那座宅子葉青青只在成親後去過一次,而且還只是在門口看了兩眼,她還真沒想起來。 葉青青又嘴硬道:“你不是說那書院是新開的,裡面的夫子一般嗎?我們可以去好一些的書院附近買宅子呀。” “還是清清聰明,我去跟爹說說,讓他多掏一些銀子出來。”唐肖景突然興奮了起來。 “不用,我們可以自己……”葉青青話還沒說完,唐肖景已經走了。 唐肖景在唐山的屋裡待了許久,走的時候樂呵呵地帶走了150兩銀子。 葉青青看著唐肖景帶回來的銀子,太多了,有些不太敢拿。 “是不是不太好呀,你怎麼拿爹這麼多的銀子。” “爹給的,你就放心拿著吧。以後我們好好孝敬他就是了。” 父子倆相依為命多年,雖說是各自管錢,但是錢財基本上都是混著用的。 而唐肖景以後也不可能不管唐山的,對於唐山給的銀子,拿得十分心安理得。 第二天一早,葉青青就跑到了葉家,打算和葉母商量一下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