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葉父要帶葉東林一起去鎮上看龍舟比賽,葉母整個晚上都沒給葉父一個好臉色。 葉父保證了許多遍,保證一定會看好葉東林,好話好話說盡,哄了葉母半宿才被恩准回屋休息。 第二天一早,葉母更是千叮嚀萬囑咐,一定不能去那人多的地方,父子倆再三保證一定會小心才被批准出了門。 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吃艾團。 艾團是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棗泥,糯韌綿軟,甘甜細膩。 吃過早飯,葉老太太和葉青青母女在廚房裡做艾團。 葉老太太將新鮮的艾葉剁成泥,然後用乾淨的紗布將翠綠色的艾汁擠出來。 葉青青和葉母則在灶上熬做艾團用的餡料,葉家的艾團一慣是做棗泥紅豆餡的。 葉母將洗乾淨的紅豆倒進鍋裡,加上適量的水,然後讓葉青青燒火。 熬煮到紅豆變軟開花,再加上已經去核的紅棗和糖繼續煮。 這時鍋裡的紅豆出沙了,水也快煮幹了,葉母需要在灶上不斷翻炒著,不然容易糊鍋。 葉老太太將一半的艾汁倒在雪白的糯米粉裡,一邊揉搓,一邊再將另一半的艾汁慢慢加進糯米粉裡,直到將糯米粉揉成稍微粘手的狀態就可以了。 葉青青將熬好的棗泥紅豆餡,搓成一個個暗紅色的小圓球。 葉老太太和葉母先將翠綠色的糯米糰,搓成比餡料稍大一點的圓球,然後將糯米小球按壓成薄薄的圓餅子,再將餡料包裹進去,一個圓滾滾的艾團就做好了。 葉老太太將洗乾淨的芭蕉葉墊在盛裝的矮筐裡,做好的艾團放在芭蕉葉上面。 三人動作很快,不到一會就做好了一筐的艾團。 葉老太太將矮筐放到鍋裡隔水蒸。 三人將剩下的艾團都做好後,鍋裡的艾團也蒸好了,葉母一開啟鍋蓋,滿屋子的香甜和清香。 葉母將蒸好的艾團拿出來,又放了另外一些艾團進鍋裡蒸。 艾團蒸熟後,要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艾團的表面,不然艾團很容易就會粘在一起。 葉母將青團表面刷上菜油,葉青青這邊已經吃上了。 “好吃,嘶,好燙~”葉青青一邊吃著一邊吐著被燙到的舌頭。 “慢點慢點,又沒人跟你搶,著什麼急。”葉母沒好氣的給葉青青端了一碗已經放涼的開水。 “小丫頭,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葉老太太將手中的艾團掰開,將其中一半遞給了葉母。 外層的糯米軟軟的糯糯的,又帶著艾草的清香,裡面的棗泥紅豆餡甘甜細膩,這艾團做得挺成功的。 葉母裝了兩小碟子,讓葉青青分別給唐家和青梅家送去。 葉母則提著籃子去給孃家送艾團。 葉姥姥提著小籃子,正準備出門。“你來得正好,剛想給你送過去呢。” “好香,這是煮了什麼?” 籃子被一塊藍色的紗布蓋著,光聞味道葉母就知道肯定非常好吃。 葉姥姥將蓋著籃子的紗布開啟,露出了裡面油汪汪的水鴨燉筍乾。 “家裡不是養了幾隻鴨子嗎,正好做鴨子燉筍乾。” 想到閨女家買下了小後山,又說道:“養鴨子可比養雞省心,天亮就趕到小溪,天黑再把它趕回來,自己就會在小溪中找東西吃,晚上回來喂一頓就行了,既省事又省糧食,你要不要養一些?” “我回去問問我婆婆吧。”小後山山腳既有小溪又有大水坑,用來養鴨子確實是挺好的。 “也行,你自己上心就好,你拿的什麼過來?”葉姥姥這才注意到,葉母手中拿著的籃子。 “剛做好的艾團,娘你快嚐嚐,棗泥紅棗餡的。” “不了,你二哥二嫂帶著孩子去看龍舟比賽了,中午回來再一起吃吧。豐收現在做貨郎,生意還可以吧?” 葉父每天早出晚歸的,村裡人也都知道他做了貨郎,不過去收山貨的事情,村裡還不知道,這個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還不錯,家裡有驢車,帶的東西多又不累人,每天能賺個幾十文呢,比在雜貨鋪的時候賺得多。”葉母樂呵呵地說道。 “那就好,豐收這孩子從小就聰明,腦筋轉得快。” 葉姥姥對於葉父這個女婿還是很滿意的,對女兒好,離家又近,公婆也和善。 “時候也不早了,你回去做飯吧。”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