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後,葉母先是把葉父拉回屋裡,和他說了葉青青準備買鋪子的事情。 對於葉青青想買鋪子,葉父是十分贊同的。 葉父自己有能力,並不惦記閨女手上的銀子,更別說賣女兒給兒子鋪路之類的事。 “這是好事,早些買回來,還能早些出租收租子呢。” ”而且這兩年來,鎮上的鋪子也越來越貴了,要是等到明年年底,估計還要再漲價。” “你沒意見的話,那我們去一趟爹孃那裡,和他們說一聲。” 如今葉家當家作主的還是葉老爺子和葉老太太,買鋪子這麼大的事情自然是要和長輩說一聲的。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葉老爺子和葉老太太確實是非常有智慧的長輩,葉父和葉母有什麼事都會找他們拿主意。 兩人來的葉老太太和葉老爺子的屋裡。 葉母下午才跟葉青青聊完,最清楚葉青青的想法了,由她開口最合適了。 “青青靠著做繡品,如今已經攢下了69兩銀子。這丫頭有志氣,打算攢錢明年年底買一間小鋪子了。” “我和孩子他爹,打算讓青青早點把鋪子買了,差的銀子我們先墊上。” 葉老太太掌管著公中的錢,葉青青手上的私房,幾乎和她交到公中的銀子差不多。 沒想到這小姑娘還挺能攢錢的,葉老太太感到非常欣慰。 葉青青是三個孫子當中最像葉老太太的,不管是性格還是脾氣,和她年輕的時候都特別像,而且腦子又靈活。 三個孫輩中,葉老太太最喜歡的就是葉青青了。 葉老爺子抬頭說道:“前幾年縣裡大力鼓勵開荒,如今縣裡大部分人家都開荒了不少田地。” “這兩年風調雨順,這日子越過越好了,鋪子的價格也一直在上漲。” “要是等到明年年底,這價格估計又要上漲好幾兩,還不如趁著現在還不算太貴早點買。” 葉老太太也贊同早些買鋪子,別等明年了。 “青青都已經攢下69兩了,差的那幾十兩公中可以先墊上,以後再慢慢補回來就行了。” “不用,銀子我和孩子他爹先墊上就行了,算是借給青青的,以後她賣了繡品慢慢還就是了。” 葉母和葉父過來,只是想和家裡兩個長輩說一聲這個事情,真沒想到要公中墊銀子的。 葉老太太想了一會提點道:“青青買鋪子這事,最好在東林成親之前辦妥。” “王家姑娘畢竟不是在我們葉家長大的,對我們其實也沒什麼感情。” “要是嫁進來後,發現青青要買宅子,搞不好會生出小心思。” 葉父不高興的說道:“這銀子是青青自己賺的,而且葉家還不是她當家呢。” “王家也只是普通人家,我們給青青準備這麼多的嫁妝,難免會眼紅,難免心裡會不舒服,人最怕就是比較。” 葉老太太也沒有說王春雨不好的意思,只是人心隔肚皮。 只是落差太大了,難免會有羨慕嫉妒的情緒,這是在所難免的。 “為了避免以後家宅不寧,我覺得還是把青青的嫁妝提前準備好。” 葉母懂葉老太太的意思,過門的兒媳婦和大姑子小姑子的相處,自古就是一個難題。 葉老太太又說道:“我們給青青墊錢買鋪子的這個事情,就我們幾個知道就好,對外就說銀子都是葉青青自己攢的。” 其實葉老太太是擔心,將來兩個孫媳婦說他們拿錢補貼青青買鋪子,將來鬧得家宅不寧。 葉老太太想得長遠,幾乎是走一步想三步,把一些有可能發生的矛盾提前給解決了。 “唐家那邊也是一樣,是青青自己攢的銀子買的鋪子,青青自己有本事,將來嫁到唐家,唐家父子也不敢輕看她。” 葉母和葉父頻頻點頭,薑還是老的辣,他們考慮得確實沒有葉老太太周全。 第二天一早,葉母特意囑咐了閨女,買鋪子的銀子都是她自己攢的,讓葉青青千萬別說漏嘴。 鎮上的宅子還要半個月才能建好,葉父正好趁著這段時間去鎮上幫葉青青找合適的鋪子。 這兩年來大家手上都攢了點銀子,鎮上的鋪子和宅子都非常搶手。 葉父在鎮上找了5天,才終於找到了兩間還不錯的鋪子。 這兩年,在之前縣令的鐵腕管理下,鎮上的商戶都安分守己,極少被查封的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