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宅子原本是對老夫妻和他們的獨子住的。 老兩口只有一個孩子,那獨子從小被慣壞了,整天好吃懶做不務正業。 去年更是染上了賭癮,把家裡的錢財敗光了不說,還欠了一屁股的債。 老兩口為了給兒子還債,就把這宅子賣了出去,然後押著兒子回鄉下種地。 為了還賭債,宅子裡能賣的東西全部都被變賣了,王月牙小兩口買這宅子的時候,整座宅子都是空空蕩蕩的。 不過現在這宅子被兩人打理得井井有條的。 一進門,就是一片小菜地,王月牙沒有種青菜,反而種了一片綠油油的紅薯。 李巖小的時候讀書,後來鎮上做賬房,基本上沒怎麼下過地,而王月牙又整天在屋裡做繡品,也是不做重活的。 這小菜地兩人也沒功夫打理,於是兩人乾脆把小菜地全都種了紅薯。 紅薯的嫩葉可以當菜吃,而紅薯還能當糧食,簡直是一舉兩得。 最重要的是好打理,幾天澆一次水就行了,幾乎不用這麼費心去打理。 院子不大,光是小菜地就佔了半個院子去了。 另外一邊有一個小棚子,棚子一半放著許多的柴火,另外一半堆放了一些沒用的雜物。 棚子往前走幾步,就是一套小小的石桌,傍晚時可以在這裡納涼。 這宅子不大,但是屋子卻有不少。一共有4間正房和3間廂房,另外還有一個雜物間和一個耳房。 耳房分成了兩半,一半是廚房,另外一邊是洗澡的地方。 這宅子的地契只有6分地的大小,宅基地比這巷子的其他宅子要小一些。 宅子的面積不大,但是裡面的屋子比較多,就算以後王月牙的孩子成親生子也都住得下。 原本屬於後院的地方,都用來建了廂房,因此宅子的每間屋子都非常寬敞。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宅子沒有後院,不能養驢子和雞這些牲畜。 王月牙和李巖現在也不需要驢車,倒也沒覺得不方便。 王月牙買這宅子,比之前唐肖景他們買宅子的時候,價格上漲了不少。 唐肖景之前買的巷頭那座鋪後宅的宅子,比這宅子還要大,位置也更好好,才150兩銀子。 而李家這宅子只有六分地的大小,而且還在巷子的中央,位置比唐家的宅子差多了,就這樣都要142兩銀子。 葉青青十分慶幸,早兩年跟葉母借錢買鋪子,不然等她存夠銀子,這鋪子早就漲價了。 王月牙懷孕了,李氏特意給她拿了兩隻母雞過來補身子。 母雞是裝在一個小籠子裡面的,李氏把籠子放正紅薯地的邊上,還順手摘了一把紅薯葉餵雞。 有這一片紅薯,也不怕沒東西餵雞了。 然後葉青青三人又一一把驢車上的東西搬了出來。 李氏帶的東西真不少,除了母雞,有滿滿一揹簍的新鮮蔬菜瓜果,還有半麻袋的冬瓜和南瓜。 另外就是葉姥姥做的糕點了,李氏也帶了滿滿一籃子過來。 而葉青青和葉母則給王月牙帶了雞蛋。 “謝謝小姑姑和青青。”王月牙接過葉青青母女倆手中的雞蛋,放到了一旁的石桌上。 又笑眯眯地看著李氏,“娘,你也帶太多東西過來了吧,家裡人少,吃不了多少東西的。” 李氏不聽,“你現在可是雙身子,可要多吃一些。” 李氏也不讓王月牙動手,熟門熟路地把東西全都收拾到廚房裡,雞蛋都鎖在了五斗櫃裡面。 李氏特意交代了王月牙,吃的和貴重的東西一定要放好。 王月牙臉皮薄,加上家裡又沒有長輩,少不了有那喜歡佔便宜的婦人上門厚著臉皮討要東西。 在村裡的時候,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是開著的。 剛搬過來鎮上,李家的大門是常開著的,然後就有愛佔便宜的人經常上門借東西,然後也不還。 有的人見王月牙繡品做得好,上門讓王月牙教導她們的孩子做繡品的。 王月牙性子溫和,但是這些人和她非親非故的,實在是不想和這些人打交道。 乾脆就把大門關上,專心在家做繡品。 要是性子好聊得來的,就多往來,要是那不講理的人,王月牙直接不開門。 巷子裡的人見佔不到便宜,李家才慢慢清靜了下來。 王月牙帶著葉青青她們來到廳堂,給每人泡了一杯糖水。 廳堂擺著一個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