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回去後,唐肖景端起桂花糕,和葉青青出門去後面屋的秋收娘子家。 原本唐肖景打算自己去送就好了,但葉青青覺得自己最近胖了不少,需要多走動,於是兩人就一道過去了。 王掌櫃和李大夫都說了,孕期要多走動,這樣以後生產的時候也有好處。 千萬不能只進補又不動彈的,不然孩子太大了,以後生產的時候遭罪不說,也容易難產。 葉青青和唐肖景也沒經驗,大夫怎麼說的就跟著怎麼做。 每天早上除了練五禽戲,葉青青也經常在院子裡慢慢走動。 唐肖景一手端著桂花糕,一手扶著葉青青,兩人慢悠悠地來到秋收娘子家。 秋收娘子家是去年新建的青磚瓦房,看起來十分氣派。 秋收娘子夫家姓唐,唐秋收和秋收娘子兩人育有兩兒兩女,兩個女兒早就嫁出去了,家裡有好幾個孫子孫女,一大家子非常熱鬧。 秋收娘子和葉家關係好,是最早知道葉家靠著山上的蘑菇和竹林發家的。 葉家買下了小山沒多久,秋收娘子也鼓動唐秋收,跟著葉家在村子附近買了一座只有幾十畝的小山頭。 唐秋收買的小山雖然不大,但是有一大片的竹林。 唐秋收家沒有驢車,也沒有飯館和碼頭方面的人脈,因此收回來的筍子都會做成筍乾,然後賣給葉父。 竹林旱澇保收的,唐秋收家確實也賺了不少錢。 後來村長鼓勵大家開荒,秋收娘子見葉家開荒的地都不錯,又催著唐秋收買了20畝的荒地。 幾年下來,唐秋收家已經有二十幾畝的田地和一座小山,勉強也算是村裡的富戶了。 他們家和葉家是合作關係,而且秋收娘子和葉老太太關係又好,兩家十分親密。 見到葉青青挺著大肚子過來送桂花糕,秋收娘子連忙放下削到一半的筍子,趕緊上前招待。 秋收娘子眉開眼笑地接過唐肖景手中的桂花糕,桂花糕被秋收娘子拿到廚房,放到自家的碗裡。 這時廚房裡正熬著雞湯,湯裡還放了一些品相不太好的竹蓀,聞起來芳香撲鼻。 秋收娘子掀開鍋蓋,見雞湯差不多好了,往裡面加了一些鹽巴進去。 然後用剛才裝桂花糕的大海碗,裝了大半碗的雞湯,湯裡還特意打了幾塊雞肉進去。 雞湯太燙了,也不好直接端著回去,秋收娘子隨手在邊上拿了一個小籃子,將雞湯放了進去。 沒一會,秋收娘子就提著小籃子出來了,一臉慈愛地看著葉青青。 “家裡剛好煮了竹蓀雞湯了,青青你多喝點,你現在可是一人吃兩人補,可不能虧了身子。” “那就多謝嬸子了,嬸子手藝好,這雞湯聞著就知道好喝。” “你呀,這小嘴真甜。” 葉青青臉上笑得甜甜的,話說也說得漂亮,秋收娘子聽了心裡也十分舒坦。 “這雞湯真香,嬸子的手藝就沒話說的。”一旁的唐肖景趕緊接過籃子。 兩人回到家後,唐肖景把籃子送回秋收娘子家。 唐肖景回來時,葉青青已經收拾了一大一小兩碗桂花糕出來。 小兩口一人端著一碗桂花糕,兩人先是來到葉家,葉青青把大碗的桂花糕給王春雨。 接著兩人又端著三塊桂花糕,去了唐一林家。 唐一林和唐二林家裡田地少,原本是給葉家幫忙挖筍子的。 兄弟倆十分勤快,平日裡除了在葉家幫忙挖筍子,閒暇時候還自己去後山挖筍子,回來做成筍乾。 慢慢的唐家也攢下了一些銀子。 前幾年村長鼓勵大家開荒的時候,兄弟倆一人買了一座帶著竹林的小山。 靠著兩座小山的竹林,唐家這幾年也賺了不少銀子,屋子也是去年新建的青磚瓦房。 唐一林和唐二林只比也父小兩三歲,三人從小一起長大的,關係十分好。 唐一林和娘子葉氏有兩兒三女,而唐二林和娘子王氏有兩兒兩女,加上老兩口和孫輩,唐家一共有十幾口人。 唐家兄弟的孩子也長大了,這幾年也陸續成親生子,唐家如今是半分家的狀態。 唐家很大,中間是廳堂、廚房還有老兩口住的地方,兩邊各有4間屋子,兄弟倆各住一邊。 雖然唐一林和唐二林兩家各住一邊,但是吃飯還是在一起的,廚房和廳堂都是共用的。 家裡的田地和小山也被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