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鋪子在集市的大街上,是靠近街尾的一間20多平米的小鋪子。 鋪子的位置一般,往來的大多都是尋常老百姓,並不適合賣價格太高的布料。 根據葉父在集市上擺攤的經驗來看,最受歡迎的就是便宜的麻布,葉青青建議李巖可以去陳家布莊再看看。 這杭州客商的布料質量雖好,但是價格不便宜,要是開布莊,需要的成本也高,李巖自己也不是很看好。 至於陳家布莊,他早就有聽說了,待會正好過去看看。 幾人商量好之後,又回到攤子上。 看到幾人回來了,攤子上的白老闆非常熱情,賣力地推銷著攤子上的東西。 四人各自在攤子上挑選了大量的上好繡線,繡花針也各自挑了一套。 至於上等的白絲綢,幾人合要了一匹,打算回去平分。 幾人挑選了許久,挑選的東西都堆成了小山,葉青青估算了一下,大概三十多兩。 不過東西看著多,其實也就夠每人做一幅大型繡圖。 東西挑選好,葉姥姥開始不急不躁地和白老闆砍價。 “白老闆,我們都是繡娘,平日裡需要不少的上等白絲綢和繡線,價格方面能不能優惠一些?” “這已經是批發的價格了,那些大的布莊過來拿貨,也是這個價格呢。”白老闆笑眯眯地和幾人打起了太極。 葉姥姥又說道:“我們要的東西也不少,大幾十兩的東西呢,其實和進貨的布莊也差不了多少,而且以後還會過來繼續拿貨的。” “我們的繡技也越來越好的,需要的繡線和絲綢肯定也來越多。” “娘,碼頭這邊有不少的蜀地布料客商,我去其他地方看看吧。” “我看旁邊蜀地的繡線也不錯。” 葉姥姥出面和客商砍價,葉青青幾人在一旁幫腔。 雖然比不上那些布莊拿的東西多,不過要能長期合作,也是一筆不錯的買賣,白老闆在價格方面退了一些。 在原來的價格上,白老闆讓利了半成,算下來比在楊家布莊的足足便宜了一成。 算下來一幅繡品的成本,從原來的10兩降到了9兩。 幾人對這個價格還算滿意,樂呵呵地把銀子掏了出來。 幾人走之前又和白老闆說好了,下次再過來碼頭的時候,直接去茶水灘說一聲,她們再過來進貨。 買完東西,5人又一道進了城。 葉青青和葉母要去李家繡坊賣繡品,李巖三人打算去陳家布莊看看。 陳家布莊有自己的織布坊,那邊的布料賣得也便宜,更加適合李巖家的小鋪子。 葉青青和葉母來到李家布坊的時候,李掌櫃正在招待一對打扮富貴的母女。 兩人也知道繡坊的規矩,不能在客人面前討論繡品的價格,因此在一旁默默地等著。 不過兩人也從李掌櫃的口中得知,她們平時做的大幅繡圖,一幅居然賣五六十兩銀子。 兩人在心裡也有些不是滋味,辛辛苦苦做的繡品,錢都被繡坊賺走了。 李掌櫃將客人送出去之後,才過去找葉青青和葉母。 李掌櫃剛賣出去了一幅大繡圖,心情十分不錯,看到葉青青母女比以往更加熱情。 大廳裡還有其他買繡品的人,李掌櫃直接兩人帶到一處小廂房裡面。 葉青青將繡好的牡丹圖遞給李掌櫃。 李掌櫃看著葉青青的繡圖,滿意地點了點頭,“這牡丹圖做得不錯,還是和上次一樣,31兩銀子我這邊收了。” “謝謝李掌櫃。” 葉青青接過李掌櫃給的銀子,不過臉上的笑容沒有以往那麼燦爛。 接著葉青青又將前幾天畫好的繡樣拿了出來。 “李掌櫃,這是我新畫的繡樣,要是做成大的繡圖,繡坊這邊能不能收?” 李掌櫃頗有興致地接過葉青青手中的繡樣,仔細打量了一番,隨即笑道: “這繡樣畫得倒是挺雅緻的,完全可以繡成大圖,那些富家公子肯定喜歡。” “行,那我回去就開始繡了。” 葉青青一邊將繡樣收好,一邊已經開始在構思繡圖的配色了。 一旁的葉母見葉青青和李掌櫃已經交談好了,上前和李掌櫃商量屏風的事情。 兩人商量了許久,李掌櫃答應葉母,只要她將屏風重新換上新的繡圖,屏風繡坊這邊是可以收的。 只是具體的價格,要看屏風修復得怎麼樣了。 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