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青洗漱後來到廳堂,大家早就開始吃起了早飯。 葉父和葉東林動作快,都已經吃完了。 葉東林在門口的小菜園裡割了四捆茼蒿,然後又拔了兩棵包菜,最後還拔了幾顆白白胖胖的蘿蔔。 而葉父正收拾著豬下水和大豬頭,葉父每天早上都會先收拾好,再拿過去滷肉鋪裡面滷。 葉母嫌棄地看著葉青青:“磨磨蹭蹭的,就等你一個了。” 葉青青面前放著一碗紅薯粥,葉青青喝不了太燙的粥,貼心的葉母早就幫葉青青盛好了一碗粥晾涼。 葉青青端起紅薯粥是溫熱的,剛好入嘴。 “謝謝娘。娘真是人美心善,溫柔又漂亮。” 葉青青嘴裡喝著粥,好話就像不要錢一樣往外說。 “喝你的粥,別嗆著了。” 葉母嘴上說著嫌棄,但是心裡還是很受用的,臉上的笑容那是怎麼也擋不住。 葉東林還要去雜貨鋪賣菜,吃過早飯就帶著家裡的青菜和活魚匆匆忙忙地出門了。 葉母、王春雨和葉青青則磨蹭了許久,等到葉父都快把豬下水收拾乾淨了,才慢悠悠地趕著驢車出門。 三人出門有些晚,村裡要去趕集的人早就出門了,路上也沒碰到幾個人。 青青朝驢車裡面喊道:“嫂子,你要不要出來外面坐,順便可以認認路。” “好呀。” 王春雨彎著腰出來,和葉青青一起坐到趕驢車的車轅上。 “這條分叉路是去方家村的,那一座山就是小後山了,是家裡買的第一座小山,前面的那個村子是福家村,福家村的人可有錢了,後面的那座山……” 一路上,葉青青的小嘴就沒停過,嘰嘰喳喳的跟王春雨介紹著路上所見的村子和小山。 王春雨一點也不覺得葉青青煩,還覺得葉青青挺可愛的,三人一路歡聲笑語的。 只是葉青青說的東西太多了,王春雨聽過就忘記了,只記住了一個小後山的位置。 鎮上的大集只有一條街,大街上兩邊是各種鋪子,而鋪子前面則是各種的小攤販。 大街上熙熙攘攘的,有賣各種的小吃的小攤子,也有賣自家做的土布、鐵器和各種雜貨的小攤,確實很熱鬧。 集市上人非常多,王春雨怕走丟了,緊緊地跟著葉母。 快年底了,集市上的人很多,葉母也怕被擠散了,乾脆緊緊牽著葉青青和王春雨的手。 三人從街頭開始逛起來,葉青青不斷給王春雨介紹著看到的小攤子。 葉母和葉青青經常來逛大集,哪家的東西又便宜又好,哪家的東西不好,兩人一清二楚。 逛著逛著,葉青青看到不遠處有賣胭脂水粉的小攤子,以及賣各種木製小玩意的小攤。 “嫂子,你看前面的攤子。” 王春雨看到有賣木製小玩意的小攤,眼睛都亮了,想過去看看。 葉母一眼就看穿了王春雨的小心思了,帶著兩人來到賣木雕的小攤子。 小攤和王家在縣裡擺的攤子差不多,賣的都是一些木簪子、木梳子和一些動物的玩偶。 王春雨覺得這些木製品做工一般,甚至有一部分,做工還不如自己。 王春雨信心大增,覺得自己也可以做一些木雕,大集的時候過來擺攤子。 別說葉母和葉青青了,就連家裡最小的葉西林,都打理著家裡的豬圈兔棚。 葉家個個都是賺錢的能手,王春雨感覺壓力有些大,想趕緊把木雕做起來。 給葉家做的厚實外套王,春雨已經做了一半,再過幾天就能全部做好了,到時候就能空出手來做木雕。 王春雨打算和以前一樣,支個小攤,賣賣木製的小玩偶和木製制的髮簪。 錢雖然掙得不多,但好歹有一門吃飯的手藝。 王春雨想著晚上就回去和葉東林商量。 葉東林就是開雜貨鋪的,家裡什麼都不缺,三人從街頭逛到加街尾,東西沒買倒是吃了一肚子的小吃。 直到三人都逛累了,葉青青才趕著驢車去雜貨鋪。 三人剛下驢車,葉母就看到了正在雜貨鋪挑選東西的楊杏花、陳小云和王朵朵。 看到熟人,葉母趕緊拉著王春雨上前,“杏花姐、小云妹子、朵朵。” “這就是東林新娶的媳婦吧?長得真好看。”楊杏花非常熱情。 葉母給王春雨介紹道:“春雨,這位是村長的兒媳婦,你喊楊嬸子就好,這位是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