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軍揭竿而起,一方面要推翻昏庸腐朽的明朝,另一方面又要抗虎視中原的滿州韃虜,袁承志很自然地要成為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同道,很自然地對其抱以極高的期望值。

此書最後,袁承志打敗武功高強的玉真子,為木桑道長的鐵劍門清理門戶,雖然勝利並不容易,但也沒有多少值得誇耀和讓人興奮的,江湖中善惡難明,正邪難辨,看得只是讓人灰心喪氣,就算是穆人清所主持的名門正派的華山派,也良莠不齊,不明道理,不分輕重緩急,不識大局。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憑袁承志一己之獨善,也難有作為。

傷心之地,難以久留,袁承志最後帶著溫青青及門下眾人離開大陸,到海外去做化外之民,尋找自己理想的樂園。“萬里霜煙回綠鬢,十年兵甲誤蒼生”,一個誤字,為全書的主題劃出了一個休止音。

十大英雄上榜人物中,袁承志排名第九。

張無忌:仁慈寬恕和隨波逐流(1)

張無忌:優柔寡斷導致到處留情(新浪讀書 配圖)

排名第八

容貌:★ ★ ★ ★

武功:★ ★ ★ ★ ★

智商:★ ★ ★ ★ ★

情商:★ ★ ★

攻擊力:★ ★ ★ ★ ★

《倚天屠龍記》第一主角張無忌牞是個與郭靖、楊過完全不同的人物。

張無忌和其父張翠山一樣,缺少一種大俠的氣概與大英雄力挽狂瀾的風度,性格軟弱,處事優柔寡斷,他們在愛情上的不知所措必然導致事業上的失敗。

《倚天屠龍記》的背景是朱元璋滅元建立明朝這樣的“正史”,而書中主角張無忌的成長過程,才是書中的主要線索。這條主要線索,又是緊密地與滅元建明的正史相聯絡,別出機杼“寫野史”。

張無忌自出世就充滿坎坷,歷遭磨難。

在童年、少年顛沛流離的生涯中,遇到很多武林高手,無意中學得一身絕世武功,張無忌後來陰差陽錯地被推舉為“明教”教主,一統武林天下,並統率各路英雄抗擊蒙古大軍,以期光復中原。然而大仁大勇的張無忌,最後卻敵不過自己手下的大將朱元璋,只好眼巴巴把教主之位拱手讓給了朱元璋,讓朱元璋一統天下江山成為皇帝,而他自己卻退出江湖,隱居一隅,天天為心愛的女人趙敏畫眉吟詩……

張無忌在至善中生長和醺陶,是幸運而又極為危險的事情。日後他胸無主見,不堪任事,正是此處的根源。張無忌看到太多人性正面的東西,日後他的心中就是有再大的仇恨也已不能聚成氣候。

謝遜是張無忌精神上的父親和偶像。偶像的力量太強烈,太陽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張無忌形成與謝遜完全相反的性情,是最合乎邏輯的了。

向善的謝遜將他強烈而奇特的愛全部傾注在無忌身上,這愛執著而深入,甚至充滿了獻身的激情。最難得的是小小無忌竟能理解和接受謝遜的這片苦心。在偶像的光芒照耀之下,無忌毫無保留地放棄了自己,完完全全地接納和順從,將精神和肉體都交給敬愛的親人去塑造。這是無忌的幸運,亦是無忌的不幸。無忌由此獲得了厚重堅實的大底氣,但無忌又缺乏個性,總是被動地隨波逐流。

窮髮十載泛歸航,再世為人,再次去迎接塵世生活中真實風浪的沖洗。張翠山和殷素素帶著無忌回到人間,亦就是回到煉獄。致命的考驗和陰謀的糾纏,已命定地拉開他們悲劇的序幕。

迷亂和困惑重擊了幼小的無忌。這個似乎從仙鄉極善之地,從世外桃源下凡來到人世的孩子,怎麼可能搞得懂人世有這麼多的奸詐和罪惡。震撼在他內心悄無聲息地掀動著狂風暴雨,在交戰和流血,在撕裂和分離他既定的認知和觀念,使他變得更為懷疑和無所適從。他必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