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了。要論起噸位來,協約國出動的兵力在德國人的六倍以上,可是要論起損失來,他們損失的軍艦噸位估計在德國人的三倍左右。從結果來說,協約國是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除了一部分潛艇外,他們幹掉了德國海軍幾乎所有的軍艦。但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所付出的超級代價,使得協約國的兵力捉襟見肘。在原來的計劃中,波羅的海戰事一結束,協約國海軍就將全體出動,兵分兩路,殺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好好出一口被中國人壓著打的惡氣。可是在經受如此的損失後,協約國不得不重新佈置自己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對付中國人的行動也一拖再拖,使得中國人有了足夠多的準備時間。

在撤離波羅的海時,為了洩憤,協約國海軍一路上大肆轟炸沿海港口和城市,給德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但是,他們那種習慣性的人神共憤的行為,卻激起了同盟國人民的滿腔怒火,特別是遭受損失最嚴重的德國人,決心不顧一切代價,與協約國的那幫畜生打到底。

第四十五章 不利局勢(中)

九一六年九月十二日,關島。

在阿拉尼亞的海軍基地內,一場至關重要的軍事會議正在秘密地進行著。會議由太平洋艦隊參謀長張志陽上將主持,出席會議的,除了薩冰大將外,還有包括劉明中將在內的太平洋艦隊所有高階軍官。

阿克拉維克戰役已經結束,而與阿拉斯加戰局息息相關的中太平洋地區,由於布林頓的強行壓制以及實力上的不足,哈爾西並沒有如之前所預料的那樣強行出動支援阿拉斯加,而是選擇了龜縮在瓦胡島的珍珠港內蒙頭睡大覺。由於在一次的中途島海戰中,中國太平洋艦隊連續做戰,筋疲力盡,不得不退回沖繩島休整,使得美國人能夠再次往夏威夷群島運送作戰物質,其島上的機場也得到了恢復,飛機數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八百架。要知道,美國人飛機的產量雖然高,可是各條戰線的需求量更大,能夠把八百架戰機派往夏威夷島,布林頓是下了大決心的。現在美國每天能夠生產各式飛機約三十架,比中國人的產量還要高。當然,由於中國飛機的結構更加複雜,技術要求更加,效能也不是美國人所能相比的,從數量上根本就無法比較雙方的工業能力,但最起碼也可以看出美國人對空軍的重視了。

八月初中途島海戰結束的時候,美國國內只剩下兩千架戰機了。反正本土短時間內不可能受到威脅,國內的產量又足以應付可能到來地威脅。布林頓乾脆把這兩千架戰機全部派上了用場,一千兩百架運到歐洲,到波羅的海大海戰結束的時候已經打了個精光,連優秀的飛行員都被德國人抓走了一大堆。另有八百架則全部送到夏威夷島和瓦胡島上的機場,與駐紮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尼華島、迦納德島、萊桑島上面的小型機場也得到了恢復。為了防止上一次海戰中被偷襲地事情再次發生,美國人在每一個小型機場上都放了一個團地兵力,其中還包括一個防空營,使得機場地防禦能力大大加強。

哈爾西的兵力也有所加強。現在他的手中有戰列艦十二艘。戰列巡洋艦六艘。巡洋艦二十艘,驅逐艦約三十艘,另外,布林頓還從本土派來了十艘潛艇,也佈置在珍珠港和夏威夷島的軍港那兒。從這些兵力上看,較之戰前,哈爾西手中的實力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有所增強,特別是多了幾艘戰列艦,它們的火力,可不是戰列巡洋艦所能取代的。

波羅地海大海戰結束已有半個月,協約國海軍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之後,現在又開始蠢蠢欲動了。由於損失過大,他們不可能在兩條戰線同時發動進攻,而蘇伊士運河被毀。在十一月底以前休想重新利用。美國人和英國人可不想著繞過維德角和好望角,大老遠地跑到印度洋來跟實力莫測的中國人較量,最主要的原因是。科倫坡和新加坡已經被中國人佔領,澳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