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既埃博拉病毒和它的剋星相生。
我勒個擦,非洲很大的好不好,區域性區域西非也有數百萬平方公里,即使我們的五行之術正確,抗埃博拉病毒原料藥確實在非洲,或者更小的地方西非,想尋得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這時候我們的五行之術還得繼續發揮作用。
五行相生相剋,放之四海而皆準。如果我們知道和埃博拉病毒相生相剋的體系,就能進一步推測出抗埃博拉病毒特效藥的更多資訊。
埃博拉病毒是人類已知的病毒中最具致命性中的一個,數一數二的那種。感染埃博拉病毒1。0,死亡率百分之五十,感染2。0,死亡率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九十,感染3。0,死亡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現在埃博拉病毒已知的是進化到了3。0版本,4。0版本的還沒發現,不排除它已經偷偷摸摸的進化出來。我們有理由認為,埃博拉病毒4。0的致死率會逼近百分之百,就是一旦感染,離地獄就只有一步之遙了,或者說半腳踏進了鬼門關。
那麼,到底什麼是“埃博拉”?
30年前人類首次認識埃博拉,當時是1976年夏,在非洲扎伊爾埃博拉河邊的一個小鎮,一個感染者被一個醫生接納。縱使這個醫生醫術高超,但也回天乏術。患者高燒不退,全身都燒得通紅通紅,五臟出血,腹瀉,脫水,面板幹薄如紙,眼眶下垂,……,最終在痛苦中死去。這種病狀,歷史上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醫生也弄不明白患者到底是神馬個情況。後來又有更多的人出現類似的發病現象,死亡率很高,科學家這才重視起來,並且從一個患者體內分離出了一種新病毒,命名就以第一個患者發現地附近的埃博拉河來命名,埃博拉病毒由此而來。
埃博拉病毒是絲狀病毒,在顯微鏡下呈現彎曲或纏繞的如蠕蟲一般的絲狀,而之前已知的絲狀病毒只有馬爾堡病毒。
某權威機構對地球上最厲害的病毒做了排行,其中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分為位居一二位,都在排行第三的艾滋病毒之上。但也有排行中把埃博拉病毒排第一位,把馬爾堡病毒排第二位的。無論怎麼排,前一二位都是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的,其餘已知病毒想衝刺到前兩位沒有可能,弱爆了。
說出來可能沒人信,埃博拉病毒結構和馬爾堡病毒幾乎一模一樣,僅抗原反應不同,更巧合的是兩種病毒同樣源自西非一帶。
那麼埃博拉病毒會不會是馬爾堡病毒的變種呢?
嗯,不排除這種可能。
馬爾堡病毒比埃博拉病毒出現的要早,研究得也相對透徹,但到目前也沒有研發出來針對它的特效藥。而且,我們連馬爾堡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也沒有一個肯定的結論呢。
第三百六十七章 神奇的五行之術
自從人類認識了埃博拉病毒,就千方百計的想找出它的源頭,也就是它的自然宿主,原始宿主,某種動物,或者植物。
我們知道,病毒是個半生命體,半生物,獨自是無法存活的,必須依附宿主細胞生存,其宿主細胞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
現在主流觀點中,把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認為是非洲果蝠,感染宿主是人和猴子及猩猩等靈長類動物。
果蝠是世界上最大蝙蝠的一種,因為“金髮碧眼”,臉上間斷長有灰白色條紋,看起來更像是一隻狐狸,於是又叫飛狐。果蝠最大尺寸可達兩米,不僅非洲有,世界其他地方也很多,包括我們華夏。
雖然我們不能百分百肯定埃博拉病毒的宿主是果蝠,但百分之九十可以肯定。這麼一來,我們華夏的陰陽五行之術就可以藉此發揮作用了。
埃博拉病毒相生相剋體系包括以下三位:埃博拉病毒,果蝠,未知抗埃博拉病毒原料藥。
果蝠“生”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