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頁(第2/2頁)
章節報錯
,天下統一了,老百姓是不是就過上安穩日子了,誰能保證陳道明就是一位明君呢。
這無疑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一部電影的高潮正是在結尾,不能說兩人在大殿裡爭論一番,打一場嘴炮,姜文幡然醒悟,就不殺陳道明瞭。
這個高潮太疲軟無力,觀眾肯定會罵人。
馮小剛設計了一個結局,姜文不殺國君後,被士兵殺死,大殿內的群臣紛紛稱讚陳道明英明,又坑死了一個刺客。
從這群大臣嘴裡就能聽出陳道明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是一個極具諷刺性的收尾,姜文死的毫無意義,但電影有了內涵。
國君是個道貌岸然之輩,嘴裡說著什麼天下和和平,其實就是怕死,英雄不過是歷史的犧牲品。
這符合馮小剛的一貫風格,但諷刺意味太濃,和影片的整體基調不合。
姜文設計了另一個結尾。
在大殿內,他刺出了那一劍,劍尖從陳道明的臉上劃過,插入陳道明身後的座椅,這是一個警告。
「你若辜負了天下百姓,還會有刺客前來。」
姜文被士兵拉出去,死在亂箭之下。
鏡頭一轉,在一處曠野中,一個背著劍的人向前走去,從背影看很像是姜文,但最終也沒有露出正臉。
可以說他是姜文,也可以說他是像姜文一樣的豪俠。
有了這些人的存在,才讓統治階級心中有所忌憚,不敢胡作非為,因為他們擁有刺殺一國之君的力量。
電影中只有一個鏡頭,沒有做出任何的解讀,解讀是觀眾和影評人的事情。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