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見下面四首詩都是稱賞園中風物,對陳家功名勳業頗有美

言。詩雖不佳,但對自己家裡很是客氣,自也不免高興。

由西折入長廊,經“滄波浴景之軒”而至環碧堂,見堂中懸

了一塊新匾,寫著“愛日堂”三字,也是乾隆所書,尋思:“‘愛

日’二字是指兒子孝父母,出於‘法言’:‘事父母自知不足者,

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那是感嘆奉

事父母的日子不能長久,多一天和父母相聚,便好一天,因此

對每一日都感眷戀。這兩個字由我來寫,才合道理,怎麼皇帝

親筆寫在這裡?這個皇帝,學問未免欠通。”

出得堂來,經赤欄曲橋,天香塢,北轉至十二樓邊,過群芳

閣,竹深荷淨軒,過橋竹蔭深處,便是母親的舊居筠香館。只見

館前也換上了新匾,寫著“春暉堂”三字,也是乾隆御筆,心中

一酸,坐在山石之上,心想:“孟郊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

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

一首詩,真是為我寫照了。”望著這三個字,想起母親的慈愛,

又不禁掉下淚來。

突然之間,全身一震,跳了起來,心道:“‘春暉’二字,是兒

子感念母恩的典故,除此之外,更無他義。皇帝寫這匾掛在我

姆媽樓上,是何用意?他再不通,也不會如此胡來。難道他料

我必定歸來省墓,特意寫了這些匾額來籠絡我麼?”

沉吟良久,難解其意,當下輕輕上樓,閃在樓臺邊一張,見

房內無人,房內佈置宛若母親生時,紅木傢俱、雕花大床、描金

衣箱,仍是放在他看了十多年的地方。桌上明晃晃的點著一枝

紅燭。忽然隔房腳步聲響,一人走進房來。

他縮身躲在一隅,見進來的是個老媽媽。他一見背影,忍

不住就要呼叫出聲,原來那是他母親的贈嫁丫環瑞芳。陳家洛

從小由她撫育帶領,直到十五歲,是下人中最親近之人。

瑞芳進房後,拿了抹布,把各件傢俱慢慢的逐一抹得乾乾

淨淨,坐在椅上發了一陣呆,在床上枕頭底下摸出一頂小孩帽

子,不住撫摸嘆氣。那是一頂大紅緞子的繡花帽,帽上釘著一

塊綠玉,綠玉四周是八顆大珠,正是陳家洛兒時所戴。他再也

忍耐不住,一個箭步縱進房去,抱住了她。

瑞芳大吃一驚,張嘴想叫,陳家洛伸手按住她嘴,低聲道:

“別嚷,是我。”瑞芳望著他臉,嚇得說不出話來。原來陳家洛十

五歲離家,十年之後,相貌神情均已大變,而五十多歲的老婆

婆,十年間卻無多大改變。

陳家洛道:“瑞姑,我是三官呀,你不認得了嗎?”瑞芳兀自

迷迷惘惘,道:“你……你是三官,你回……回來啦?陳家洛微

笑點頭。瑞芳神智漸定,依稀在他臉上看到了三官那淘氣孩子

的容貌,突伸雙臂抱住了他,放聲哭了出來。

陳家洛連忙搖手,道:“別讓人知道我回來了,快別哭。”瑞

芳道:“不礙事,他們都到新園子裡去啦,這裡沒人。”陳家洛

道:“那新園子是怎麼回事?”瑞芳道:“今年上半年才造的,不

知用了幾十萬兩銀子哪,也不知道有甚麼用。”

陳家洛知她這些事情不大明白,問道:“姆媽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