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那就長短兼備了,而且出來的劈掛勁跟八極勁一樣厚實沉猛。
三環套月其實很簡單,就是外門接手,手臂甩起來硬砸硬開,劈頭蓋臉一砸,後手緊接著跟上,對方擋也砸,不擋也砸,管砸沒砸上,身子一擰,窄身換肩,前手變後手翻蓋前手穿出放長。
這是一種三環套月,另一種是二郎擔山左右單,接回身提膝盤打,落步穿摔,摔是摔手。
而這兩套正好又能位相接,盤打一摔可以接劈山一砸,蓋手穿掌又能街上抱身雙單,連貫一起。
劈山就是劈面門,鼻根又叫山根,所以這一掌下去是往下砸,但是落點在山根處,打了對方又護住中線。
如果以提領手頂肘,需要巧打周旋,若對方一陣亂舞,很難得手。但巧就巧在三環套月這中間可以輕而易舉順勢頂肘,而劈山掌勢大力沉難以招架,犯了招架正好順勢頂肘。
而裴秋實加強卻加強在步子上。尋常上步是前趟擰腰落成馬步,是走直線最快,直打中門。而此時裴秋實卻練了一腳斜戳腳,就是腳走外弧,從外搶步眼。不打吃根埋根的鎖腿,而是直接給腿闖開。力點在腳低,渾身的勁一帶抄在踝骨上,不斷也瘸了。
這就無巧不成書了,青面最近也現了個問題。就是他在打追風掃葉的時間,雖然感覺巧快,但總感覺力量不實,玩意對方有了防備,狠勁一搪就能抗在一起。而且那個抄腿,即便練習再多,實戰瞬息萬變,一旦動作快起來,很難一腿給勾到位。
這不同於搭手戰法,二人先貼了身。若是有了進退,很多拳招都成了花拳繡腿。假象中挺好,真動起手來確實難以實現,這跟懂不懂內涵,功力大不大關係不大。
而且走陰柔勁倒還好,若剛進起來,一腿沒抄對位置,很可能傷了自己腳踝。
抄是地方方言。山東叫刨玉米根那個小的钁頭叫小抄钁,他刨的是玉米的根莖,也能用來翻刨地下的斷根,那個一砍一拉的勁,就叫“抄”,燕子抄水也是這個抄。
這是螳螂拳的特色,上下相隨扭錯行跤,青面最近練拳就加強了這方面的練習。他的步子是後腿蹬,前腿扒,後腿點地,跟跪著走一般,身子跪著走,專別對方的脛骨,而手就朝對方襠裡招呼。那一點地,就含著一個釘趟勁。
青面就找到一個抄腿勾鐮的萬全之策,就是不走勾拉,而走腳掌斜戳,好似柱上楔釘,管釘上沒釘上也傷不少踝骨,橫開馬步就能上肘。
這就跟裴秋實那套拳碰上了,幾乎是同出一轍。
青面看著裴秋實那兩條腿,自鳴得意,你不是馬步穩麼,不是前腿定住磨盤步麼,太好了!我就釘你那條前腿。
這二位就摽上勁了。而那邊還有位馬步拳高手,拉屎架的硬僧門。
拳上長短互用,腿上也得能長短互用。既然扎得兩條好根基,就不能死板板地扎住了用。少林一系大開大合,不怕抬腿半邊空,袖裡腿懷裡腿倒踢紫金冠,搜襠腿撩陰腿玉環鴛鴦腿。
這幾位就有點意思了,裴秋實八極參劈掛,又合了飛虎拳法,馬步的根基放長的變化,飛虎拳腿法多變,裴秋實後來拳法越來越簡潔直接,腿法也犀利非常,因為善用詭異腿法,人稱“蠍了虎子裴秋實”。
青面螳螂十八湊,羅漢拳的根基湊了通背,也有李半天的鉤攔掛門腳,也是一路豐富多變的拳腳。
馬黑子的趙門紅拳實際就是少林長拳風格,以硬架為根基,卻號稱無影腿,又快又有力,見縫插針,橫打硬靠,不信什麼粘連粘隨,後先至,大有無堅不破之勢。
這裡還有一點,就是馬黑子雖然時常與武雲賢一路行走,但他不信武雲賢那一套。他不信不是因為沒動過手,而正是因為經常跟武雲賢推手才感覺不可行。
所以他雖然嘴上說這個拳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