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他沒回過揚州,想必是個大族,大概族人也被殺光了。他的心中一片迷茫,隨手丟下銀子轉身便走。

身後的老漢掙扎著坐了起來,道:“小哥是不是找不久前過去的三個人?他們往西南方走的,還牽著一匹白馬。”

殷玉羽稱手謝過。他感激老人,佩服老人的品格道德,困頓中仍不忘故國之情。

他在密林中攀援了幾個山塢,仍不見付景三人的蹤影。人單獨時想法特別多,有時格外清晰,有時雜亂無章。難道是付景有意引他前來以報仙都之恨……或許三人設下圈套讓他往裡鑽……不,或許他知道諸葛長虹的居處……黑夜從東面漸漸地逼近了過來,山路開始模糊不清。他在絕壁上選了個避風處坐了下來,感到有些疲乏了,不知不覺中沉了入夢鄉。

……

一個晨曦初吐的清晨,師父又催他帶著《道德經》到懸崖頂練玉尺的“萬花凌空”招式。峨眉的清晨,千山萬壑都淹沒在雲霧裡,師父要他用玉尺中的刺、劈、滑、粘、撩、點等諸法將雲霧撥弄成一朵朵的霧花,他已一口氣能撥弄出六朵,朵朵花式不同,一齊綻放在身旁。可見招數已何等之快,那年他十四歲。師父點了點頭道:”還只有六分火候,應該練到一口氣能劃撥出十朵霧花,一氣呵成,心不跳氣不喘為止。看來你還未達到心平如鏡,水波不興的境界。還是再熟讀《道德經》吧。

他翻開《道經 十六章》念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云云,各歸其根。歸根回靜,靜回覆命,復明曰常,知常曰明……”他似懂非懂,回頭想問師父,但師父變成了一個青面獠牙的妖怪,惡狠狠地道:“一個小孩子胡讀啥子《道德經》嘛,能懂個啥子喲。”一把將殷玉羽推下了絕壁。他的身子在雲朵裡飄呀飄呀,一看下面,他嚇得魂飛魄散,大叫道:“師父、師父……”

他猛地驚醒過來,頭上冷汗淋漓,原來做了個怪夢。他自嘲道:“或是久出太思念師父了。師父與他雖是師徒關係,但情同父子。他雖已二十一歲,仍深懷依賴的心理。世人都說夢中與實際相反,師父可能也在思念自己,才會有此一夢。

他一看,身邊的枯草已凝結了一層白霜,抬頭看天,正是黎明前的時分,半輪殘月冷冷地掛在空中,整個山谷顯得清冷寂寥而又悲涼。

忽然,他聽到了一縷低沉憂鬱的簫聲,心中暗自驚奇,是誰在寒冷的晨風中有這等雅興?他垂下絕壁,循著簫聲幾經曲折,看見山谷中一塊巨大的平石上面一人正在吹奏,另一人依著節拍輕唱慢舞。

殷玉羽粗解音律,聽出吹奏的是一首南宋末期詞人劉克莊,即劉潛夫所作的《賀新郎》。當時劉潛夫正值盛年,距靖康之亂已整整一百年,他不以詞人自居,為寫詞而寫詞,而是直抒胸臆,渴望早日恢復中原,所以詞風雄勁挺拔,慷慨激越。

“北望神州路,試評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作、握蛇騎虎。君去京東豪傑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談笑裡,定齊魯。”

殷玉羽也不禁思緒澎湃,南宋時北國淪陷,太行山中的百姓聚義抗金,與金兵展開殊死搏鬥。他忽然領悟到劉克莊寫此詞時的拳拳愛國之忱。大丈夫一生應有馳騁疆場,“談笑裡,定齊魯”的雄心壯志,也不枉白活了一生。而不應像當官的忙於勾心鬥角,對抗金大業“握蛇騎虎”似地畏首畏尾……

簫聲忽轉為悲涼如訴:

“兩河簫瑟惟狐兔,問當年、祖生去後,有人來否?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算事業須由人做,應笑書生心膽怯,向車中、閉置如新婦。空目送,塞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