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列陣有序,士氣高昂,弓箭奪目,刀光閃閃,連一點抵抗的心思都沒有,宣佈投降。

蒙古人對這個識時務的城池很滿意,牽走了城中所有的駱駝和馬匹,高高興興地離開了落思城。

這就是成吉思汗兵團第一次打西夏的經過,成吉思汗在指揮官的誇張描述中產生了一種錯覺,那些城池國家的城池並非堅如磐石,也並非不可戰勝,和草原那群窩囊廢部落一樣,都不堪一擊。尤其讓成吉思汗對西夏產生濃厚興趣的是,西夏富裕但脆弱,他的大蒙古國強大但貧窮,所以西夏很有可能成為他財富的源泉。

在這種思路作用下,建國後的第二年夏末泰加森林部落歸順後,成吉思汗命人給西夏皇帝李安全寫信說:“我是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你是柔弱不堪的西夏國皇帝,聽說你們信仰佛教,而我的國家也有人信仰佛教,咱們可謂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說兩家話,我看你的國家又小又弱,周邊都是強國,很容易被吃掉。我可以保護你,但你必須要向我納貢稱臣。”

李安全是靠廢黜先帝登基的,心理素質強大,不會被一個野蠻人威脅到,他的回信充滿了對成吉思汗的不屑,他說:“你們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使用的還是畏兀兒文字,居然還敢丟人現眼,要來就來,我百萬大軍磨刀霍霍等你來。”

成吉思汗先是暴跳如雷,但很快就冷靜下來,他開始進行周密計劃,調動二十個千戶和怯薛軍,用一個月時間對軍隊進行攻城訓練,同時派出數個偵察小組,離開主力幾十裡進行情報蒐集和武力偵察。秋季的第一個月結束後,他的兵團如同神兵天降,兵臨西夏國兀剌海城下。在此之前,他的偵察小組把一個西夏牧羊人放進了兀剌海城,傳播這樣的訊息:成吉思汗兵團對於堅守不降的城池,破城之後必屠盡城中之人。

這是成吉思汗慣用的攻心戰,傳播恐懼,以達“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但兀剌海城守將從未見過成吉思汗兵團的威力,所以對這種大話置之不理。兀剌海城雖不是高大壯麗的城池,可對於攻城經驗匱乏的蒙古兵團而言,其防禦功能已綽綽有餘。

成吉思汗兵團猛攻幾十天,毫無效果。他的部下生起沮喪情緒,成吉思汗想到了一個妙計。

他派人向兀剌海城守將提出下列要求:如果交出一千隻貓和一萬隻小燕子,他就撤兵。

兀剌海城守將對這樣滑稽的條件大為驚異,他不知道對方在搞什麼鬼,不過守城很辛苦,他寧願試一下。於是,兀剌海城中的貓和小燕子黴運當頭,幾天後,守將把成吉思汗要的貓和燕子如數奉上,並且疑惑地問:“你們要這些東西做什麼?”

成吉思汗笑而不語。這就是他的妙計,他讓人在貓和燕子的尾巴拴上易燃的麻絮,點上火之後下令一起釋放。可憐的貓和燕子因恐懼而瘋狂地向自己的家跑,燕子嘰嘰喳喳地飛了進去,貓順著城牆斜坡處瘋狂地逃進城中,整個兀剌海城裡頓時火光沖天,所有衛兵都在同貓和燕子搏鬥,成吉思汗就在此時發動總攻,蒙古士兵像瘋了似的在狂歡中攻破了兀剌海的城門。

成吉思汗佔據兀剌海城後,四顧茫然。他不敢深入,因為那個人口稠密、河渠縱橫的世界是陌生的。他只能在兀剌海城周邊進行武裝擄掠,隨著冬天的來臨,他面臨著困難。西夏皇帝李安全已調動精銳在兀剌海城周邊三十公里打擊他擄掠的部隊。春天即將來臨時,成吉思汗認為自己還未準備好吞噬西夏,於是從兀剌海城撤退,撤走前,有人建議焚燬該城,成吉思汗卻阻止說:“下次來時,我們就拿它當據點,如果燒燬了,西夏人不重建,我們豈不是很被動。”

第二次打西夏讓成吉思汗更深刻地理解了城池國家的特點,同時為第三次大規模、大縱深的進攻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