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善這幾日雖然生病,但並不是不問外事。他當了十年的太子,處事稍嫌優柔,但並非沒有政治嗅覺。皇帝重病,天后掌握政權,兵馬大元帥換人,一切都透露出一股濃濃的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
如果李朝歌是個皇子,現在李善早就沒法在東宮裡坐著了。但她只是個公主,李善雖然覺得危險,卻並沒有到晝夜難安的程度。皇帝沒有將兵權給其他皇子,而是給了李朝歌,本身就證明支援東宮。若不然,皇帝只需要當眾誇讚李懷幾句,讓李懷暫代宮門巡邏之職,朝中風向馬上就變了。
然而皇帝卻選擇了李朝歌,一方面是為了捉拿貓妖,另一方面,也說明皇帝並不希望其他兒子風頭蓋過太子。李善和普通皇子不同,他是儲君,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只要皇帝不廢太子,他根本不需要爭什麼,就能名正言順接位。
李善說:「這是聖人的旨意,既然聖人信任盛元,我自然也全力支援。」
太子妃在一旁聽到,忍不住皺眉。太子少師長長嘆了一聲,恨鐵不成鋼道:「太子殿下,這並非聖人的旨意,而是天后的。聖人如今確實向著東宮,但天后卻未必。現在沒人知道天后是怎麼想的,她將所有權力都攬在自己手裡,卻沒有流露出給殿下登基鋪墊的意味。東宮立儲已有十年,太子無大錯,不可廢立。興許天后將禁軍交給盛元公主,卻不交給趙王,就是怕扶植趙王太明顯,才退而求其次,改為扶植盛元公主。朝中誰不知盛元公主和天后同氣連枝,只要天后擁立趙王,盛元公主帶著禁軍給趙王開道,到時候,兵權還不是在趙王手中。殿下,您不能再退讓了。」
李善皺眉,說:「或許不至於此。趙王從小就對政治沒興趣,他搬出宮後日日吟詩作賦,從未插手官場。或許,趙王並不想奪位。」
太子少師被氣得梗住,太子妃在旁悠悠接話:「殿下,您怎知趙王是真的沒興趣,而不是做戲騙人?何況,就算趙王真的無意大寶,那他的臣子親信呢?」
「是啊。」太子少師接道,「趙王不喜政務,說不定正和天后心意。趙王一來身體康健,二來根基淺薄,三來對天后言聽計從。如果趙王登基,天后可以繼續把控朝堂,趙王沒多少可用的人,少不得繼續倚仗天后和盛元公主。這對趙王、天后和盛元公主來說,都是雙贏之局。殿下,你不可不防啊。」
李善的表情嚴峻起來。東宮是一個小朝廷,一切配置都比照皇帝減幅設立。皇帝有三省六部,李善也有自己的中書省、門下省,只不過換了個名字,規模大大縮小。皇帝出行有禁軍,太子同樣有自己的親兵。
太子十年積累下的政治力量不容小覷,何況儲君畢竟是民心所向,禮法正統。如果換李善登基,東宮這一套小班子絕不肯將權力讓給天后,而李善和天后政治理念不同,國家大事未必能達成共識。到時候太子有禮法和朝臣雙重依仗,天后和太子抗衡,未必能贏。
相比之下,李懷就好操縱多了,至少身體健康這一點就是壓倒性的優勢。反正登上皇位的都是天后的兒子,那天后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聽話的呢?
李善沉默。這些年他待人以善,如果是其他皇子,李善有自信兄弟姐妹會支援他,而不會倒戈旁人。但如果那個人是他的親弟弟呢?
李常樂,李朝歌,甚至天后,會支援誰?
李善心裡已經有了答案。李常樂和李懷從小一起長大,兩個人玩的不分你我,如果非要二選一,李常樂一定傾向李懷。天后感情上更疼愛小兒子,政治上更偏向沒有根基的李懷,天后會選擇誰無需懷疑。這裡面唯一的變數是李朝歌。
李善遲疑著說道:「盛元剛剛回朝,和兄弟姐妹都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