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指出了更佳的戰法,可以把傷亡降低。

學生是頭一次指揮大規模戰鬥,考慮不周,舉措失當,造成了比較大的傷亡,有指揮責任,願承擔相應的處罰!”

說起這場一萬五對五萬的大戰,東路軍指揮官袁大頭心情很沉重。大明陸軍成立了這麼多年,以少打多幾乎是常態,但從來也沒出現過如此多的傷亡。

血淋淋、冷冰冰的屍體和數字擺在桌面上,他就算再努力盡職盡責也無法擺脫失職的嫌疑,此時除了認錯之外確實也沒什麼可辯解的。

“哦,朕倒是想聽聽陸軍參謀部的高見。”

洪濤並沒有坐著認真聽,拿著烏里雅蘇臺之戰的軍用地圖一邊翻看一邊走到牆邊,與大地圖互相對照。聽完袁大頭的講述之後沒做出評價,而是饒有興致的回頭看向了陸軍參謀長丁順。

“回稟陛下,戰後參謀部進行了推演,如果袁將軍當時不主動進攻,而是採取守勢積極構築壕溝工事,多拖一些時間,待鄂木布率軍趕來,我軍的傷亡大機率會降低不少。這是三次推演的報告,每次的結果都差不多。”

丁順看到皇帝這副表情,臉色立馬不那麼淡定了。他不清楚皇帝為何沒有采納陸軍參謀部的評價,只能把相關材料拿出來證明自己沒瞎說。

“參與推演的機要參謀中,有幾人跟隨東路軍出征?又有幾人參加了烏里雅蘇臺之戰?”洪濤根本沒去碰陸軍參謀部的推演結果,而是提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有兩人跟隨東路軍出征,五人參加烏里雅蘇臺之戰。”但丁順的表情卻隨之凝重起來,猶豫片刻才回答。

“好啊,你丁參謀長居然學會了千里眼和順風耳,不用參考前線參謀和將領的第一手資料,就能隔著幾百公里覆盤戰況了,可喜可賀。

朕記得二十多年前,朝廷裡就是這麼評判前線將領功績的。李大學士,這裡好像只有你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有沒有什麼心得體會要與丁參謀長說說?”

這下洪濤反倒笑了,對丁順和陸軍參謀部讚不絕口,可怎麼聽怎麼不像純粹的褒獎,而是話裡有話,最終大學士李如樟也被點了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