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對外貿易(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52章 對外貿易
雖有反對聲音,但還是透過了戶籍改革制度,解放了束縛百姓兩百多年的枷鎖,讓階層開始流動,讓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得到了提高。
監國朱慈烺再對呂謀道:“這些解救回來的百姓,都是赤貧,需要儘快安置。”
呂謀點頭:“監國哥哥說的對。我們還有近千萬畝土地沒有承包出去,正可承包給他們。這樣,秋收的時候,又可增加最少一百五十萬畝,四五十萬銀子的收入。只是他們都是赤貧,沒有能力購買種子農具,就連一個安身之處都沒有,這必須解決。”
群臣紛紛點頭稱是。
太子道:“這次,我將請示父皇,撥內帑,免費為這些百姓配發種子耕牛農具。”
群臣盛讚監國寬宏仁厚。
既然一個唱了白臉,那另一個當然要做惡人啦。這樣才更能襯托太子監國的偉大寬厚嗎。
呂謀就道:“但我們不能向他們提供免費的房屋住所,養成他們對朝廷無限依賴之心。所以,我已經下令中央銀行,向這些百姓發放房屋貸款,以他們土地內秋後收入的一半做抵押,一年還不上,兩年接著還。”
群臣就笑了,自己這個監國啊,就是眼中只有斂財,絕不浪費一次為國庫增收的機會。
這樣更好,監國花錢養民,攝政斂財為監國花錢做基礎,珠聯璧合,很好嗎。
然後呂謀面向太子哥:“北面,進入草原的祖大壽和吳鑲,發動牧奴解放的運動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效果相當的好。當初臣弟答應他們,購買他們的繳獲,保證他們的使費。所以,我請監國,許臣弟在外長城開設商埠口岸,與祖大壽吳鑲做貿易生意。”
“這個,我們徵求一下諸位臣公的意見如何再定。”
呂謀回答:“這個自然。”
群臣就議論一番利弊。最終反對者眾,支持者寡。
雖然廢除固有的戶籍制度,商賈不再卑賤,但那是民間的事情。你一個堂堂文士精英組成的朝堂,你這倒好,竟然不顧聖人教誨,君子不言利的聖訓,直接組團經商,這是道德的淪喪,這是人性的無下限。
再說了,對蒙古開埠,這就是解開對蒙古,對敵國的經濟封鎖。
封鎖蒙古的物資,從朱元璋時期就是國策,這不是祖制,這是國策,絕不動搖。
但真要封鎖的狠了,讓蒙古人沒有必要的生活資料也不行,那樣會激起蒙古人拼命入侵的。
所以,每年只是以插賞的名義,由朝廷向蒙古輸出一定的必需品,維持蒙古人生活的最低標準。
這裡的插賞,不是白白的賞賜,也不是納貢賠款,這點不要誤會。
插賞,是大明的面子,其實還是貿易。蒙古人獲得插賞物資,是需要付錢的。
但堂堂大明朝廷,和人做生意,君子不言利的,是絕對不行的,那很落面子的。
怎麼辦,簡單,什麼事都能變通嗎。
蒙古人,你向我進貢吧,比如我急需要的牛羊馬匹藥材。然後我接納你的進貢,那我就要顯示我天朝的寬厚,所以,我要賞賜你,比如你們急需的糧食,茶葉,食鹽,還有棉布等等,必須和戰爭無關的物資。
你看,這樣,裡子面子不就都有了嗎。
但按照攝政的說法,直接設商埠口岸直接貿易,這個可不行,這個商埠由誰來主導?
民間主導,難免有大量的戰爭物資流入蒙古,比如說最重要的鐵鍋飯勺子,這絕對不行。
而由官府掌控,官府經商啦?那多沒面子啊,這絕對不行。
於是群臣討論後,大部分反對在邊關開埠。
呂謀站出來道:“諸位擔心蒙古強大,會對我們不利。但諸位卻忽略了,這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