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封草原(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34章 大封草原
面對聖君賢王,要將王道教化傳播草原,要帶領苦難深重的牧奴獲得解放的偉大之舉,幾位大臣互相的低聲地探討了一下,最終還是劉道周代表群臣表示贊同:“雖然定王的辦法手段,有一些偏激,有那麼一點不符合聖人的仁義道德。但我等諸位同僚議論過之後,也認為非常時期行非常事。我們首先就是要保證,大明的安全不被滿清威脅。那麼正如李巖尚書說的,一個內部混亂的滿清,才符合我們大明當前的局面。為此臣代表諸位同僚,對皇上的提議沒有異議。”
大思想家的意思就是,不就是禍害滿清,讓他們不能顧得上威脅我們嗎,別整那高大上的虛偽藉口來忽悠我們,直說,我們同意。
你看,這樣的局面不就相當和諧了嗎。這樣的朝堂就再也不像原先,君臣總是要擰著幹,結果什麼都幹不了了。
崇禎滿意的點點頭,“那麼朕再推出一個和小王爺商定後的整個實施計劃,請諸位愛卿參考。”
諸位大臣就洗耳恭聽。
“朕的第1個計劃就是,派出一部分大明的精英武將,深入草原,發動草原人為求自身解放,消滅滿清走狗的頭人。這是一份艱鉅的任務,不但要有勇敢保證自己的安全,同時還要宣傳王道,讓被髮動起來的蒙古人歸附大明,任重而道遠。為此,朕對這個事情,算作為大明開疆拓土。”
眾人眼前一亮,都上升到這個高度啦?
“為此,朕將給這參與的人以豐厚的獎賞,只要是一個人,掌握了一個蒙古的部落。朕不管這個人是蒙古人還是漢人,朕不管這個部落是大是小,只要他宣誓效忠大明,就算他為大明開疆拓土,朕都以侯爵代之,世襲罔替。”
這個條件一出,滿殿的群臣一片譁然,這誘惑太大了。
明朝閱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後革子、男兩爵,只留公、侯、伯三等,並定製:“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爵分兩種,一是隻授終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襲(世),世與不世,以軍功大小而定,均給誥券。
而按照周禮分封制規定,公爵,是輔助天子掌管政務的,侯爵是為天子鎮守四方的。也就是說,公爵是文臣,侯爵是武將。
大明在靖難之役之後,整個的延續之中,所封的公侯鳳毛麟角。這一下,只要你掌握哪怕十幾個人的一個蒙古部落,對大明發誓效忠,就能得一侯爵,這還了得?這樣一來,那草原上的大明侯爵帽子將滿天飛。而侯爵這個爵位,就再也不值錢,爛大街了。
劉宗周站起來要反對,剛要張嘴,突然間看到了武將中,祖家子弟那躍躍欲試的表情,突然間明白了什麼。
而同時他更明白了一件事,他所擔心的,不就是那些蒙古人尾大不掉,最終再次成為大明的敵人嗎。
但是蒙古人要想再成為大明的敵人,它的前提必須是一個統一的蒙古。
然而大家都是侯爵了,誰管誰啊,大家爵位相同,誰服你呀。
此政策推行下去,草原將候國林立,就一勞永逸的讓蒙古成為一盤散沙。
皇上,王爺,你父子的手段真的是太高明瞭。
有了這樣的明悟,劉宗周帶著一臉明白了的表情,衝著崇禎皇帝拱了拱手:“臣明白了,臣無異議。”
崇禎皇帝看到劉宗周這個次輔,明白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和安排,就欣慰的衝他點點頭:“先生請坐。”
劉宗周謝座之後,繼續聽崇禎再說。
“而只要是咱們漢人,掌握十萬蒙古人,朕就不吝惜封他為郡王。”
這話一出,再次震驚了所有的人。這個封賞就太過了。
但第一,親王和郡王的封賞,是不需要朝廷官員同意的,那是人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