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嘆一口氣,方知縣沒奈何。傳令召集了儀仗隊伍,出發前往城南。宛平縣衙在城北。而和尚國舅所在的報國寺位於南城郊,路程大概有十幾裡,這可不算短,所以要儘早動身。

這是方知縣上任以來,首次全副儀仗出行。透過轎簾向前望,有一對騎馬前導,六面高腳牌;向後看,則有二三十名衙役護衛跟隨;左右看,一柄青羅傘覆蓋在轎子上頭。

什麼叫前呼後擁,這就是前呼後擁!如此方才不負生平志也,方應物的心情狠狠虛榮了一把。

正在遐想非非時,忽見得的騎馬前導回頭示意了一下,便迅速下馬,打高腳牌的衙役也手忙腳亂的把牌子放平了。

又有人呼喝幾聲,方應物便覺得自己這轎子被抬到了路邊上,一干衙役跟班也緊緊地收攏起來靠著路邊站。

婁天化在旁邊解釋道:“前面有個侍郎,東主品級低於對面,按規矩須得避道相讓,要不要下來行禮?”

等侍郎過去,宛平縣知縣的儀仗隊伍繼續耀武揚威的前行,高頭大馬的騎士、號牌、傘蓋一樣不缺。可是隻走了半刻鐘,這隊伍卻又慌里慌張的偃旗息鼓躲到了路邊,手忙腳亂的連知縣大轎都差點被翻倒。

婁天化在旁邊解釋道:“前面來了個寺卿,東主品級低於對方,還得避道相讓。”

等寺卿過去,宛平縣知縣的儀仗隊伍繼續耀武揚威的前行,高頭大馬的騎士、號牌、傘蓋一樣不缺。然而才走了半刻鐘,又。。。。。。

方知縣坐在大轎裡被一陣亂晃,臉色都黑了,心頭一萬頭草泥馬狂奔而過,早知道還不如微服出行!

江湖人言道,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尤其是在西城這裡,正六品宛平縣知縣方大人有了最深切的感受,前呼後擁的榮耀早被扔到爪哇國去了,只恨不得早早走完這段漫長的旅途。

這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從北到南穿越了整個西城,到南郊已經是下午了。。。。。。

話說這時候京城還沒有修建外城,京城南門就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三門之外的地方統統是城外郊區。

肥的流油的崇文門是屬於大興縣的,宣武門是屬於宛平縣的,而方應物此行目的地報國寺就在宣武門外西南方向。

京城四面郊區中,唯有南郊村莊最多、人煙最密集,已經自發形成了若干簡單街道和集市,中間還夾雜著田園菜地。在一片低矮民居中,方知縣望見了一間敝舊破敗的小寺廟,這就是報國寺了。

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早就驚動了地面,有個皺紋密佈的老和尚站在寺門口迎接知縣的到來,自稱是住持。寺廟是屬於宛平縣地界,縣太爺父母官駕到,老住持不得不敬。

方知縣沒興趣和一個老和尚閒談什麼,直接問道:“性閒法師在何處?”

老和尚彷彿早有預料,便領著方知縣來到偏院,抬眼看到院中一座小小的殿宇,牌匾上書“珈藍殿”三字。

方應物阻止了別人跟隨,獨自拾階而上,邁入了殿裡,又看到有個中年僧人身穿一襲破舊緇衣,正在彎腰打掃灰塵。

方應物拱拱手道:“當面的可是性閒法師?”那僧人抬起頭來,卻是眉疏目朗的樣貌,對方應物淡然的合手道:“正是。”

方應物便自我介紹道:“本官乃宛平縣方應物也!不知法師可曾有所耳聞?”性閒和尚點點頭道:“出家人四大皆空,不記得許多凡塵俗事,還請施主諒解。”

方應物問道:“法師不明人倫天理乎?”性閒和尚答道:“出家人既然已經出家,凡塵種種便如塵埃,本不該存於明鏡裡。”

方應物對佛理根本不通,想了半天說辭,才質問道:“你們出家人講究因果,本官被令尊託夢,找到你的真身,圓了太后思念幼弟之情,算是對你周家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