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交易所的數量以月遞增。

張時川看到股票交易所的美好前景,在富商岳父&ldo;皮貨大王&rdo;何永昌的資助下,準備開辦股票交易所,命名為&ldo;大同日夜物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rdo;,正在等待執照發放。

☆、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

上海商界的圈子不大,林子軒找中間人約張時川見了一面,表達了想和張石川合夥開辦電影公司的想法。

林子軒以為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相當於給張時川送錢。

可此時的張時川正躊躇滿志的打算進軍證券投資行業,準備大幹一場。

他連公司的地址都選好了,就在黃浦區的貴州路上。

他是個精明的商人,手上只有幾千塊的資本,卻對外宣稱募集到了30多萬的資金,以此來吸引其他人進行投資。

玩一手空手套白狼的好戲。

張時川知道林子軒是開辦銀行的,便極力鼓動林子軒把錢投入他的公司,並許諾會有豐厚的回報。

林子軒對此哭笑不得。

他對這種投機型的投資興趣不大,在腦海里也沒有找到民國時期股票交易的資訊。

兩人各懷心思,根本談不到一起去。

林子軒頗為遺憾,不過除了張時川,他還有其他備用人選,並不著急。

誰也沒有想到,在隨後的幾個月裡,證券投資行業發生了一場金融風暴。

1921年秋冬兩季,全國許多大城市掀起了一場股票交易所的熱潮,交易所股票滿天飛。

其中,上海成立最多,竟有140多家。

一地設立這麼多交易所,其正常業務量根本不能保證,只可能專注於投機行為。

1921年底,時近年關。

一些穩健的銀行和錢莊收縮資金,進而停止房款,銀根緊缺。

一向靠借款從事股票的投機者,資金運轉不靈,頓時陷入困境,證券價格暴跌,大批交易所的信託公司紛紛倒閉。

最後,100多家交易所及信託公司關門大吉,剩下幾家有實力有章法的勉強支撐。

這就是在上海近代經濟史上著名的&ldo;信交風潮&rdo;。

1921年八月初,百代唱片公司在《申報》上刊登了大幅廣告。

&ldo;天籟之音,唱響大地。&rdo;

在廣告旁邊還有一張孟曉冬的照片,照片上孟曉冬坐在椅子上,以手托腮,穿著一身時下學校裡流行的女學生的服飾。

清純似水,婉約動人。

在這個還沒有無線電廣播的時代,在報紙上打廣告是最常見的宣傳方式。

以往百代出唱片,也會刊登廣告,無非是&ldo;新片到貨,欲購從速&rdo;等等介紹性文字。

這一次的廣告創意來自於林子軒。

流行歌曲和以往的戲曲唱片不同,除了歌曲本身外,還要凸顯歌星的作用。

也就是要捧歌星。

否則大家光聽聲音了,不認識誰唱的,那不是白忙活了。

在這個年代,歌星無法依靠唱片賺錢,灌製唱片是一次性的酬勞,沒有分成。

也就是說,唱片賣的好壞和歌星沒有任何關係,歌星可以透過其他舞臺表演來賺錢。

這要從唱片行業的成本和利潤說起。

以百代唱片為例,它在中國有自己的唱片製造廠,能夠在中國製造唱片,一張唱片的材料成本大約在兩角左右。

主要的花費是給演員的薪酬上。

按照此時的市場行情,戲曲名角灌錄一張唱片的薪酬是500塊到1000塊不等,因人的名氣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