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1922年夏天,他寫了一篇《湯島的回憶》,並沒有發表。
寫作的原因是他在伊豆旅行時,在湯島的湯本旅館偶然遇到了一行流浪藝人,他對其中一位年紀不大的小藝伎印象深刻,就寫了這篇回憶。
當時覺得不太成熟,就束之高閣,沒有投稿。
他翻看了幾頁,越看越是驚奇,這篇《伊豆的舞女》竟然和他去年所寫的《湯島的回憶》故事情節如此相似,有些語句都一模一樣。
但不得不說,無論在故事的講述上還是文采上,這篇小說都比他的小說成熟的多。
川端康城可以肯定,他寫完《湯島的回憶》後就收了起來,就連他最好的朋友都沒有看過,那這篇《伊豆的舞女》只能說是巧合。
畢竟,伊豆是國內的旅遊景點,湯島的溫泉非常有名,很多日本人都會去那裡旅行,那裡也是流浪藝人的聚居地,碰到流浪藝人並不稀奇。
而每一群流浪藝人中總有年紀小的藝伎,她們鮮活而美好,讓人禁不住生出憐愛之心。
自己的遭遇和其他無數人的遭遇一樣,沒什麼出奇,只是有些人過後就忘掉了。有些人卻念念不忘,寫成了文字。記錄下來。
一時間,川端康城覺得自己和這位素未謀面的村上春術先生可以引為知己。
他們是同樣心思細膩而敏感的人。是同樣熱愛美好事物的人,他有了認識這人的衝動。
金東光看到川端康城發愣,便推了他一把,詢問緣由,兩人是很好的朋友。
川端康城笑了笑,沒有說什麼,這種奇妙的事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出來怕也沒有人相信,不如藏在心底。
他把這本《雪國》遞給金東光。金東光同樣是日本新銳的作家。
此刻川端康城急切的想知道這些書籍的來lì,這本《雪國》的作者在哪裡?
他向警察本部的工作人員打聽,得到的訊息卻是這些書籍是中國那邊捐助過來的,工作人員還抱怨說捐助什麼不好,偏偏捐助這些沒用的東西。
因為災民很多,不少地方發生哄搶事件,所以救災物資大多存放在警察本部,需要的時候再搬運出去。
對於這些書籍,警察們不知道如何處理。只能暫shí堆放在那裡,等待命令。
或許還需要文化部門的審查,誰知道裡面有沒有不健康的書籍,他們也不精通中文。
川端康城想了想。那本《雪國》應該是生活在中國的日本僑民所寫,這些書籍不應該被堆放在這裡被隨意踐踏。
他和另外兩人商議,應該儘快把這批書籍送到大學或者圖書館。
至於審查的問題。這個時候的文化部門恐怕是顧不上,只能一切從簡了。找一位精通漢語的專家來鑑別一下就是了。
在日本,精通漢語的學者不少。很多日本人都會一些漢語。
此時,川端康城和金東光在日本文壇剛剛出頭,而芥川龍之界已經是成名作家了。
芥川龍之界生於1892年,在1915年寫出了後來享譽世界的《竹林下》,不過那時他還是個無名青年,到1919年才開始在日本文壇嶄露頭角。
1921年,他被大阪每日新聞社以海外觀察員的身份派往中國。
在中國,他從上海出發,一路遊覽了杭州、蘇州、揚州、南京和蕪湖,然hòu溯江而上至漢口,遊洞庭,訪長沙,經鄭州、洛陽、龍門前往北京。
他非常瞭解中國文學,尤其喜歡《水滸傳》和《西遊記》。
由他出面,向日本文化部發出申請,代為處理這批由中國運送來的書籍。
幾日後,日本文化部才有了回信,並派了一位專員負責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