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娻,今日你君父與吾談起你的婚事,有人遣了媒人前來求娶……”一旁寺人正擺著籩豆,鼎食硎俎,阿母邊執砒,邊狀似隨意向我提起。
執砒的手一頓,我沒想到此事來得如此之快,自及笄起,隔三差五便聽阿母說起此事。祖父周公姬旦,乃武王姬昌四弟,生前功業顯赫,不僅助武王克殷商,還在武王卒後,一路輔助當今王上成王直至成年。
如此一來,魯國直居諸候之首,祖父雖去世十幾年有餘,但魯國地位依然絲毫不得動搖。西周,各國利益關係錯綜複雜,聯姻是最常用的一種手段,魯太子婦,便是從陳國來的媯娰。
我自也不會例外。
“如此。何人求娶?”
微頓過後,放下砒,執箸夾塊狍肉轉向一旁寺人剛擺上的湯盂。
這個時代的飯菜做得十分簡單,只放鹽油,還有些許香草,但也只是炙肉之時方放。吃慣湘川重口味的我,十分不喜,便吩咐寺人專門按照我的方法制了醬,每日裡蘸著吃,好在阿母隨和,並不太管我。
“陳磊仲春剛行冠禮,慕娻之名,特遣媒人前來求娶,娻以為陳磊如何?你君父似十分歡喜此樁婚姻,打算受禮,問了阿母,娻素有主見,阿母想此事來問你或許好些。”
看一眼對面的阿母,我抿抿唇角,早知此事不可避免,然心上還是稍稍刺痛,如此一來,連療傷的時間都無。
但向來冷靜慣了,生在魯宮,一早知道享受了權利,便得接受義務,其中自然包括婚姻。一年前及笄,君父早就催促阿母需得將我婚事定下,以種種理由拖上一年之久,己是極限。
更何況,推託的理由己然不存在。
“此事阿母替娻做主便好。”
淡淡回了句,低頭吃飯,勺了幾口,頓覺更是淡得無味,便接過寺人遞上的帛帕,慢慢擦了嘴巴,輕輕對阿母道,“阿母慢食,娻己食好。”
阿母驚訝抬頭,定定看著我,“娻何以食得如此之少,可是飯食不合?娻今日似乎不樂。”
安撫阿母一笑,輕輕搖頭,“無。謝阿母關心!”說完,緩緩起身,對阿母行個告退禮,與寺人稚退下去。
阿母是典型的西周女子,賢靜端雅,即使君父月餘不入室,也仍舊不溫不火。
默默地等著哪一日君父的蒞臨。
無論君父是寢在正夫人處,還是其它媵室,我從來沒見她嫉妒惱恨過。好似,能伴在君父身邊,她便己感到莫大的榮幸。
有時,君父偏寵其她庶母,賞了玉器瑪瑙。庶母們三五不時前來拜訪阿母,閒聊之時,似有意無意在阿母面前提及此事,隱有炫耀之意,冷眼看著,我心中都忍不住窩火。
偏阿母仍舊坐在一處,端莊笑著,附和著贊那玉器如何溫潤,瑪瑙如何鮮豔透澈。
每至此時,心底往往無語。
便知,與阿母,在這點上如何都是溝通不了。今日,心中沮喪之事,我更不會與阿母道。與其嫁個所愛之人,眼見著他眾婦盈室,心灰意冷。
還不如狠心些嫁個不愛的,反正他如何寵愛別的女子與我無關。
翌日,君父受禮,媒人心滿意足地揣著我的生辰八字離去。
孟冬過後,一日,我正洗髮,寺人稚站一旁正幫我添溫水。阿母同寺人前來,道陳磊攜雁來,正在君父處商議委禽禮冊。
理髮的手僵住,髮絲上水珠沿著長絲滑至盆內,蕩起漣漪。
雖看不清母親神情,但聽其語氣,便知她心中定是十分歡喜。
過了納采與問名,便是納吉,本以為只得媒人前來將卦貞告知君父。
沒想到,他卻是親自來了。陳磊,陳國上卿長子。待在王畿之時,遠遠見過一面,記憶中他似乎一臉剛毅嚴肅,不常笑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