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元昊是個雄心**的人。元昊繼承了西平王的爵位後,準備擺脫宋朝的控制,自立門戶。在公元1038年,正式宣佈即位稱帝,國號大夏,建都興慶(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因為它在宋朝的西北,歷史上叫做西夏。

元昊稱帝后,上表要求宋朝承認。此時宋朝的皇帝是宋真宗之子宋仁宗趙禎。宋朝君臣議論了一下,認為這是元昊反宋的表示,就下令削去元昊西平王爵位,斷絕貿易往來,還在邊境關卡上張榜懸賞捉拿元昊。這一來激怒了元昊,就決定大舉進攻。

當時宋軍在西北雖有有三四十萬駐軍,但是宋軍久不作戰,且兵力分散,互不配合,所以在訓練有素、機動靈活的西廈軍面前常常打敗仗。

過了一年,西夏軍進攻延州,宋軍又打了一個大敗仗。宋仁宗十分惱火,把延州知州範雍撤了職,另派大臣韓琦和范仲淹到陝西指揮抗西夏的戰爭。

范仲淹到了延州,把邊境上的軍事制度作了一番改革,他把延州一萬六千人馬分為六路,由六名將領率領,日夜*練,使原來十分散漫的宋軍提高了戰鬥力。

西夏將士看到宋軍防守嚴密,不敢進犯延州。

范仲淹分析了雙方兵力,主張加強防守,牽制西夏兵力,但是韓琦卻主張進攻。

公元1041年二月,西夏軍由元昊親自率領,進犯渭州,韓琦集中所有人馬,還選了一萬八千名勇士,由任福率領出擊。

不料,任福中了西夏假敗之計,幾乎全軍覆沒。任福也戰死沙場。

韓琦聽到訊息後,十分傷心,上書請朝廷處分。宋仁宗把韓琦撤了職。范仲淹雖然沒直接指揮這場戰爭,但是被人誣告,也降了職。

從此後,西廈多次侵犯宋朝邊境,宋朝連連損兵折將。不得已,宋仁宗又重新起用韓琦、范仲淹防守邊境。二人同心協力,愛撫士卒,嚴肅軍紀,西夏才不敢再進攻。

………【第十二節 畢昇的活字印刷術】………

所謂活字印刷,就是把木板上刻字改為把每一個字刻成單個的。具體方法是:用膠泥作成一個一個方塊,幹了以後,刻上反字,一字一塊。由於每個字是單個可以活動的,所以稱活字。用火將活字燒硬,然後按韻排列在特製的木格里。排版時,備一塊鐵板,上面敷上一層松蠟和紙灰,鐵板上放置一個鐵框,用燒硬的活字排在鐵框裡,排滿後,再放到火上烘烤。等到松香和蠟熔化,就把各個活字的底部連結成一個整體,再用板在字面上壓平,使字面平整,這樣就可以刷上墨印書了。為了提高工效,排印時一般使用兩塊鐵板,一塊印刷,一塊排字,交替使用。用完後,再把鐵板放到火上烤一下,使粘連活字的松香和蠟熔化,以便將活字取下放回木格里,下次再用。

活字印刷術是北宋畢昇發明的。畢昇,平民出身。他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刻字經驗,於公元十一世紀慶曆年間(1041…1048年),在雕板印刷的基礎上,試用活字印刷。

畢昇的這種活字印刷,主要有三個環節,即:制活字、排版、印刷。這在當時固然是一套完整的印刷技術;就是在今天,印刷業已高度發達,但印刷的基本程式也還是這一套。畢昇在印刷史上的貢獻是不可低估的。

………【第十三節 先天下之憂而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是蘇州吳縣人。原來在朝廷當諫官,因揭發宰相呂夷簡濫用職權,反被呂夷簡汙陷,說范仲淹交結朋黨,挑撥君臣關係。宋仁宗聽信呂夷簡的話,把范仲淹貶謫到南方,直到西夏戰爭發生以後,才把他調到抗擊西夏的邊境去。

由於范仲淹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大功,宋仁宗覺得他的確是個人才。這時候,宋王朝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