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全的盔甲武器。這一個多月來,在嘉定松江等地採購了大量的物質,任思齊責成軍械司陳於階儘快生產製造出武器裝備。
松江一帶並不產鐵,不過早在剛剛佔據崇明時,任思齊就派出了船隻扮作民船,往南京往武昌浙江福建等地採購銅鐵木炭。現在清軍剛剛佔據了南方,地方還未安穩,各種實力犬牙交錯,只要有銀子採買到足夠的原料沒有問題。
一個多月來,花掉了二三十萬兩銀子,先後買來十多船的銅鐵,其**五十多萬斤的生鐵和十多萬斤的精銅,另外還採購了大量的木炭。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花掉的銀子是以往的兩三倍,不過考慮到四處的戰亂,多付出些代價也是應該的。
在陳於階早就命令在崇明島上立起數個高爐,有了礦石之後,立刻開爐鍊鋼,然後鑄造槍炮。岱山的軍械作坊被搬到了崇明來,陳於階帶領著崇明島的工匠們在從澳門葡萄牙人那裡採買的機床的基礎上,模仿設計出了新的機床來,大明工匠的模仿力極強,自己打造的機床不再葡萄牙人之下。而有了數臺新造的機床,鑽制槍管的速度越來越快。據陳於階向任思齊彙報,若是原料足夠的話,平均每天能夠鑽製出二百根槍管,這樣的話一個月就能製作出六千餘支火槍。現在崇明島上各種工匠兩千多人,能製作火槍的鐵匠也有二百多。
任思齊要求嚴格管理,務必保證每支火槍的質量。
“都督放心,每支火槍上都會刻上製作者的名字,若是火槍出現炸鏜等問題,立刻可以拿工匠是問。”陳於階道。
“我讓大家研究的燧發槍怎樣了?”任思齊問道,他把自己的兩把燧發短槍貢獻了出來,讓陳於階帶人試射研製燧發槍。現在岱山軍中的火槍都是火繩槍,在晴天作戰沒有問題,若是遇到陰雨天氣就抓了瞎,大雨天火繩根本沒法點燃。若是能夠製作出燧發槍,無疑會大大增強軍隊的作戰能力。
“這種燧發槍的原理倒是不復雜,可是有一點比較難,就是激發的主簧片硬度和彈性要求比較高,咱們生產出的鋼鐵製作出來的簧片彈性不夠,使得激發成功率太低。若是現在就生產燧發槍的話,恐怕產能較低。”陳於階向任思齊報告著燧發槍的難題。
任思齊也知道明末的鍊鋼水平比較落後,使得生產出來的火槍火炮威力比同期的西人要差。可是燧發槍是將來的發展趨勢,在西方十八世紀之後已經全面取代了火繩槍。
“先大量生產火繩槍,少量生產燧發槍吧。”任思齊吩咐道,畢竟對於剛剛接觸過燧發槍的工匠們來說,想熟練掌握這種生產技術也不是短時間能行的。而崇明軍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時間。
生鐵重新煉製成鋼,用來製作火槍,盔甲長槍。而為了煉製出來好鋼,任思齊花費大量的代價,派人往浙江採購了大量的木炭。因為他知道用木炭煉出來的鋼比煤炭煉出來的質量要好很多。因為煤炭中含硫量較高,而這個時代想生產出適合鍊鋼的焦炭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另外就是大明境內的鐵礦大都品質較差,礦石中含硫磷等其他物質較多。而明代煉製鋼鐵中還沒有掌握住脫硫技術,這也使得明朝士兵的兵器質量較差,拿刀劍來說,明朝軍械廠製作出來的刀劍連日本的倭刀都比不上。
任思齊知道想脫去鐵礦中的硫很簡單,只要在鍊鐵的時候加上石灰石就行。陳於階將信將疑的按照任思齊的說法去做了,在鍊鐵時加入了石灰石,結果煉製出來的鑄鐵延展性極強。
以往煉出的鋼鐵極脆,拿製作盔甲來說,因為鋼鐵的延展性不行,根本沒法打製大片的鐵甲,只能製作一小片一小片的甲葉,然後用皮繩編織起來,製作成魚鱗甲。而新的鐵煉製出來後,鐵匠們發現不論是硬度還是韌性都遠高於往昔。於是在任思齊的建議下,開始生產板甲來。
在崇明島的東端,工匠們製作出來十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