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裡面一些不為人知的操作不是很明白。儘管每天都有新聞報導提一下關於東晉古墓的出土情況,至於每天找出來的東西是不是就如同報導給出的數量一樣,這個不得而知。
蘇哲知道這樣的想法有點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的嫌疑,大凡過來這邊工作的考古學者,他們的情操還是比較高尚,因為政府信得過他們才會讓他們過來。
再說,考古學者這種整天研究死人東西的職業,他們對著這些東西多了,體會到每一件古董裡面古人那些製造時的艱辛不易,心底裡不由自主會產生敬仰之情。
久而久之,對於那種欺鳴狗盜之事就會感到不屑。
不過蘇哲這次過來是學習和見識,他們之間有任何交易與他無關。
快到古墓時,這邊的工作人員遞給他們每人一個工作牌,這才能夠從搭起警界線的門口進去。
從規模上看,這座東晉古墓的規模並不大。在來的路上蘇哲曾從一名考古學者與金大班的對話中得知這座古墓很有可能是東晉軍事家、權臣桓溫得力手下死前下葬的墓地。
桓溫這個人蘇哲不算陌生,做為晉明帝的駙馬,曾經因溯大江之上剿滅盤踞在蜀地的“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戰功累累。
但是一個人手攬大權,官職升得不能升的時候,就像當皇帝。桓溫本來就是有野心的傢伙,在權傾朝野之時,就像黃袍加身。
在長達十多年的政治生涯當中同,獨攬朝政,後生出欲行篡位之事,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願。
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藉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桓溫諡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後,追尊為“楚宣武皇帝”。
蘇哲歷史不算差,關於桓溫這號人物曾經有過印象,對他還是比較熟悉。至於他的手下上千萬,他可真不知道這些考古學者是根據哪方面的資料研究出來的。
或許這是一個地主的墓地,死後安葬佔的位置比較大,他們故意加大其辭,目的是為了引起更大的關注。這種情況不是沒有,在現代通訊發達的社會,先將一件小事炒大,最後再用一個查明真實再引起各方面輿論的爭議,這樣目的就達到了。
蘇哲小心的走下被挖得比原來墓地還要三倍有多的地方,站在下面,看到周圍還有幾臺挖機在,裡面有三個人拿著小鏟和一些工具在工作。
三個人年紀都不算大,看起來比較像在校學生,其中有一個還是女的。一名導師帶幾名學生去實踐,這種情況很多。
幸好這個規模不算大,而且不是特別重要的墓地,如果是曹操古墓或者秦皇陵這類,恐怕一研究就是幾十年的事情了。
小心翼翼的走到下面,如果不是換了雨靴,穿著原來的鞋子下來,這會都讓黃泥給淹沒了。
“吳教授,你們在這裡這麼久了,近來有沒有大進展?”金大班問。
吳教授邁著輕緩的步子往前面邊走邊說:“情況與之前相差不多,雖然是東晉古墓,裡面陪葬的東西早在之前就讓人進來摸過。”
走到前面一處用木板防護起來的地方吳教授接著說,“這個地方與墓地的上面距離有十米高,我們沿著這個洞口去檢查過,發現盜墓賊是在前面那條河岸下面開始挖進來的。那邊地勢比較高,挖到這裡,剛好能夠進入墓地裡。”
吳教授感嘆道,“從事考古工作多年,不得不佩服那些盜墓賊,總是無孔不入,而且計算的距離和能夠發生意外的情況,比用現代技術勘測還要精準。”
蘇哲聽後同樣感嘆,或許這就是行行出狀元。如果讓盜墓者去設計地鐵之類的地下隧道他們不一定有那個本事,盜墓就是多高的難度都能夠進入自如。
蘇